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願說歷史作者,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做為生活在北方的我所在的城市已經通了暖氣。每年冬天的時候,在淮河以北的人們都會做一些禦寒的準備,對於現代社會我們,可以通過空調或者暖氣來解決問題,讓寒冷的冬季也如春天一樣。而在古時候的人們,他們享受不到這樣的“暖氣”,那麼他們是怎麼過冬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說到取暖,古人有一個奇葩的方式,他們獨創了“人肉取暖機”,也就是利用女人的身體來取暖,而這種方式只有古代的那些達官貴人才能夠享有。唐玄宗的一個弟弟,李申,每到冬天的時候就會感到手冷得受不了,作為王室之人,他可不是簡單的烤烤火就能滿足得了的,而是要“惟於妙妓懷中揣其肌膚”,意為將自己的雙手伸入女人的衣服來取暖。而李範的這種方式也有損皇家的顏面,所以當時不允許外傳,百姓難以知曉。唐玄宗還有一個弟弟,申王,每年的冬季他就會提前在各地尋找那些體態豐滿的女人,讓這些女人在天冷之時圍繞著自己,稱其為“妓圍”,一時之間很多王公貴族效仿。

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即使有了這些奇葩的取暖方式,在面對一年三分之一時間都是冬天的北京城,那些皇親國戚依然無法承受,他們還有什麼暖和的“過冬”的方式嗎?

眾所周知,很多皇帝喜歡遊園避暑,不過是在夏天,冬天就不好使了,一方面避寒就得往南方走,一路上勞民傷財,還要一年一次,非常麻煩,再者長時間遠離權力中樞也不是個辦法,最重要的是根本沒必要去,因為紫禁城就有著很好的保暖措施。

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紫禁城內所有宮殿都是南朝向,有利於採光,此外城內的房間都與院落為單位,建造了很多高大的院牆,不僅可以抵禦寒風,還能防範火災。

我們都知道,皇帝在夏季來臨的時候喜愛遊園避暑,但是在冬天這樣的辦法就不好用了,那得往南方走,這一路上勞民傷財不止麻煩不說,還讓自己遠離權力中心,看來不是個好方法,其實皇帝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南方,因為紫禁城就是一座很好的溫室。

南朝向的紫禁城非常有利於採光,而且城內房間都修建了許多的高大院牆,有著抵禦寒風的功能。我們在一些清宮戲中就能看到,皇后有冬暖閣和西暖閣這樣的居室,其實所謂暖閣就是能夠防禦寒冷的住所,工匠們利用自己的智慧,為這些宮殿都建築了“火炕”,這個東西如今在很多北方鄉下地區依然還能夠看到。

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除了精巧的小爐子之外,還有一種專門放置在大殿當中的“燻爐”,這個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得動的,最小也得數百斤重,通常由青銅打造而成,上面鑲嵌著名貴珠寶,價值高昂,這些貴重的東西只有皇帝和妃子們才有資格享受。

“火炕”就是用於冬季取暖之用,每個炕都有專門的爐膛來與火炕相通,並且還安排了專門的太監來負責生火取暖,其實火炕與現在的地暖的結構就差不多,我們還能在一些博物館中看到這樣的設備。

而古時候除了“火炕”還有著更加先進的“暖手寶”,而他們稱之為“手爐”,也就是可以方便隨手拿著的便攜火爐,頭條號願說歷史說這使用起來很方便,外出的時候很有用。

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如果沒有了燃料那火爐也就不能使用了,這個時候古人就想到了紅羅炭,這在當時屬於最好的燃料了,由專門的機構製造而成,製作好之後就會裝入紅土做成的籮筐送入宮中,所以得名“紅羅炭”。宮廷裡面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燃料,而後宮也是按需配置的。

除了以上這些外部的取暖方法,古人其實也有和現代人一樣吃“火鍋”的習慣,只是在燃料和鍋的選擇上有些差別,他們通常會將鍋架在爐子上面烤,或者將簡潔的爐子直接放入鍋裡面,然後放在炭火上面煮火鍋。

天冷時古代宮廷奇葩的取暖方式,老百姓享受不了,說來很尷尬

古人的火鍋也有著豐富的食材,比如羊肉、鹿肉等溫補的食材,吃了這樣的補品自然很溫暖,不過這樣的取暖方式也就只能在帝王家才能看到,平常的百姓就連土炕都難見。他們只能在寒冷的天氣祈禱冬季快快過去,考古人員曾在秦漢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類似壁爐的物件,這說明在我國古代,皇室成員的取暖方法已經做得很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