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多點抄底,卻套在了2800多點,市場究竟怎麼了?

近期很多投資者估計很納悶,那就是指數看起來很安全,也沒有怎麼殺跌,但是自己持倉的個股卻殺跌非常明顯,正如標題所說的,部分投資者在2700多點抄底,指數目前還小幅上漲了,為何自己在2800多點還被套了?其實這主要在於市場的投資風格近期發生了變化。

其實這個現象在近期已經持續三天了,二八分化效應在目前市場體現的淋漓盡致,銀行、保險、白酒等權重板塊擔起了護盤的重任,導致指數並沒有殺跌,但是多數中小創個股卻殺跌明顯,個股跌多漲少,典型的賺指數不賺錢行情正在上演。


2700多點抄底,卻套在了2800多點,市場究竟怎麼了?

為何在4月底二八分化效應出現了呢?

在侯哥看來,一方面4月底是業績發佈的最後截止日,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越是拖到最後公佈業績,往往業績都不盡如人意,就拿4月29日和4月30日為例,單單這兩天就有895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報,醜媳婦見公婆,註定會有很多業績持續不佳的,就會被st或者暫停上市乃是退市,這三大潛在業績地雷集中在月底出現,肯定會導致部分大資金投資會相對謹慎,抱團績優股就順理成章了。

而近期大資金也的確是朝著這個方向去抱團取暖,前面侯哥給大家談到過,北上資金近期流入排名前三的板塊就是醫藥、家電、食品。呈現在盤面上,就是銀行、保險、白酒、家電、醫藥板塊當中的龍頭績優股和藍籌股持續表現,資金普遍都朝著這個方向去抱團了,本身兩市的存量資金就明顯不足,大資金都分流到了權重板塊,當然中小創個股就沒有資金關注了。

另一方面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就是兩市目前3900多家個股,接近2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成交額低於一個億,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大多數的票只有散戶在參與,沒有機構介入,而大資金不可能去投資成交額低於一個億的上市公司,畢竟大資金後續要考慮賣出,肯定會進入成交量相對比較大,流動性比較好的大公司。其實這種趨勢從2016年下半年就開始顯現了,消費白馬龍頭持續創歷史新高,去年科技股走了一波行情,很多科技etf基金集中發行,導致大資金從消費白馬置換到了科技龍頭股當中,科技股也創出了歷史新高,所以抱著垃圾股、無人問津的仙股,等牛市來了解套的思路可能需要改變了,要知道未來即便市場走牛,更多也是結構性牛市,資金會集中抱團在一些優質股當中,而那些成交金額小的上市公司可能會持續陰跌,即便指數走牛也不關它們什麼事。

尤其在註冊制全部推行之後,這種風格可能會進一步強化,資金會進一步向少數優質股集中,大量小票會無人問津,這可能會成為A股的“新常態”,結合最近市場的變化,過去純投機的模式會成為過去式,小市值彈性更大的時代更是會一去不復返。

這就需要我們越來越重視對基本面的研究,那些基本面向好的行業和個股,比如去年以來的豬肉、tws耳機、今年的疫情受益的口罩、呼吸機、核酸檢測細分領域,不斷的成為機構和遊資共振的對象,才會走出局面趨勢性的行情,這樣的機會才是股市最賺錢的模式,也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流。而做錯了方向,一直死扛可能會越虧越多,因為聰明的資金都不會來救你。

今天指數繼續小漲,兩市成交量進一步低迷,權重股績優股繼續上漲,而大多數個股依舊殺跌,投資風格真的變了,如果你再不變,可能迎接你的就是更大的虧損,希望侯哥今天所分享的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預知更多投資分享,記得持續關注侯哥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