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2002年,有一位93歲高齡的老人離世,她曾寫過傳記《最後的閨秀》,所以有人說她的離開,代表著世上已再無民國時期的大家閨秀。

她就是張允和,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他的愛人就是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現在知道的人甚少,但是在當時唯一能與“宋氏三姐妹”並稱的,就是合肥四姐妹。著名作家葉聖陶說過:九如巷的四個才女,誰娶到了都會幸福一輩子。

不同的是宋氏三姐妹選擇了政治,從而家喻戶曉,而合肥四姐妹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文化。

合肥四姐妹中大姐張元和嫁給了崑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三姐張兆和嫁給了大作家沈從文,四妹張充和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

雖然少了叱吒風雲,但是卻多了很多安穩與幸福,在她們的身上可以看到愛情本該有的樣子。

張允和出生於1909年,當時的合肥張家是大戶人家,張允和的兄弟姐妹也眾多,除了有三個姐妹外,她還有6個兄弟,一共十個孩子,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族。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張家兄弟姐妹合影,一排左二為張允和

張家作為大戶人家,兄弟姐妹從小就酷愛讀書,絲毫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不良習氣,這與父親張武齡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張家在蘇州的宅子有四個書房,父親一個、母親一個,孩子們共用兩個。別人家的書是放在書架上的,而張家的書到處都是,連地上都堆滿了書報。

而且張武齡完全沒有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他鼓勵兒女們讀書,而且對書籍並不限制,他讓兒女們讀的書不僅有傳統的名著,還有魯迅的作品以及後來眾多的新思想書籍。

而且張武齡買書那是相當“壕”,大姐張元和講起來就跟故事似的:“父親去四馬路買書,從第一家書店買的書丟在第二家書店,從第二家買的書丟在第三家書店……這樣一家家下去,最後讓男僕再一家家把書撿回來。”

正是在家庭薰陶下,張允和從小便熟讀古典文化,六七歲時便已經讀了《紅樓夢》。也許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從小就影響了張氏姐妹的擇偶觀。

​她們都選擇了與文化有關的文人作為伴侶,而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嘉樹,一直從事與政治有關的事業,這應該是兩家家庭教育的不同進而影響了子女的婚戀觀。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張允和與周有光

張允和在16歲時與周有光相識,當時張允和還在讀初中三年級,從此兩人開始了相識、相知,相戀。

可以說兩人完全是自由戀愛,沒有媒婆、沒有父母的包辦,兩人走在一起,純粹是因為愛情。

張允和與周有光兩人於1933年4月30日結婚。當時,張允和24歲,周有光27歲。

結婚前,周有光去信張允和,憂慮道:“我很窮,怕不能給你幸福。”允和趕緊回了一封十張有餘的信,完全駁斥了周有光的觀點,並表示:“幸福是要自己去創造的。”

兩人門不當戶不對,如果按照舊時的包辦婚姻是無法走到一起的,而兩人能走到結婚,還是與張允和父親的開明教育方式有關。

當張家姐妹出落得亭亭玉立時,不少人採用舊時的方法來張家提親,面對這些媒婆,張武齡都一一擋了回去,他說:​“婚姻讓她們自由決定,父母不管。”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四姐妹與父親張武齡

相比於同時代很多少女被迫嫁給不愛的人,張家姐妹無疑有一個難得的好父親。

因為兩人選擇的結婚日期是4月的末尾,家中長輩查黃曆時發現這一天不吉利,紛紛勸阻,但是張允和卻不以為然,她說:“我相信舊的走到了盡頭就會是新的開始。”

這就是張允和,敢於打破一切傳統的張允和。

兩人婚後幸福而恬靜,不久女兒和兒子相繼到來,更為這個家庭增加了很多快樂。

但是這種快樂又是短暫的,不久戰爭到來了,張允和的幸福生活也被打斷,她與丈夫帶著一雙兒女開始向大後方逃亡,在逃難的路上,女兒不幸因病去世,兒子又被流彈打中,險些喪命。

女兒的離世對張允和的打擊是巨大的,但她依舊頑強的生活,笑對人生。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晚年的張允和與周有光

在兩人的婚姻生活中,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動盪的歲月,張允和與周有光互相扶持、相濡以沫。

晚年時,兩人的生活也充滿了各種恩愛,​他們每天上午10點鐘時準時喝茶,有的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

喝茶的時候,兩個人一定是“舉杯齊眉”,彼此互相碰個杯,下午三四點鐘,又喝茶,又“舉杯齊眉”。

也許生活就應該有一些儀式感。晚年的周有光在談到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很是得意,他說:有朋友來家裡特別是記者,看到我們‘舉杯齊眉’,都覺得有趣得不得了。

張允和曾當著客人的面抱怨周有光沒給她送過生日禮物。周有光也不說話,只是把一粒維生素藥片放在張允和麵前,她馬上改口說:“這就算是禮物了,維他命,他要維持我的生命。”

在生活中,兩人這樣的小幽默數不勝數,兩人不僅相伴一生,更是時刻保持愛情的新鮮感。而且兩人七十多年的婚姻中很少吵架。

晚年周有光總結出兩人不吵架的原因:夫妻吵架無非就是兩種,為錢,為感情,錢,我們看得很輕,而感情,我們看得又很重,所以,怎麼吵得起來。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周有光與張允和

美好的愛情,終究繞不過去一個事情,那就是生離死別,2002年,張允和離世,享年93歲。張允和的離世讓周有光頓感生活失去了方向,他說: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像自行車只有一個輪子,一個輪子忽然掉了,你怎麼走?”

張允和離世後,周有光在餘下的時光裡都在懷念愛妻中度過,他維持著張允和房間的原貌,連擺設都不曾動過,他的客廳除了書,就是張允和的照片,他常常看著張允和的照片沉默良久。張允和離世半年後,他將愛妻的遺作整理出版。

歷經顛沛流離,喪女之痛,依舊得享高齡,晚年丈夫講出不吵架原因

張允和與周有光

15年後,2017年,周有光離世,享年112歲。

張允和與周有光相濡以沫70載,一生經歷過顛沛流離,經歷過喪女之痛,但是兩人依然緊緊的在一起,演繹出了愛情本該有的樣子。我想,兩人最後都以高齡離世,這與其幸福婚姻有很大關係,不爭吵、不猜忌,不生氣,這才是長壽之道。

​​參考資料:張允和 著《最後的閨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