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編者按

昨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和模範代表,

“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而曾被數萬名醫療人員拼命守護的武漢,已連續三天“6個零”。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抗疫勝利的曙光在前,離不開無數人的心血付出。為致敬英雄的醫護人員和武漢人民,銘記北大與武漢的戰疫情緣,今日,北京大學抗疫原創詩朗誦短片《漢江春》發佈。

短片中,陳鐸、虹雲、敬一丹、蘇揚四位與北大有著不解之緣的央視央廣名嘴與北大教授鄧小南聯袂傾情出演,並在燕園著名的未名湖、辦公樓、燕南園、求知路、靜園草坪和百週年紀念講堂廣場等地取景拍攝,以詩歌寄懷,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點擊視頻,感受這份戰疫情緣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沿著漢江順流而南,宣紙上的長賦墨跡未乾;登上黃鶴樓 低眉細看,車水馬龍、樓海閣山,舉目遠眺,奼紫嫣紅,這繁都,叫作武漢。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沿揚子江逆流而上,輪船的長鳴隨著江波遊蕩;我看到了這座城的百年倩影,漢陽鐵廠煙囪裡噴出了火花,武昌城深夜的槍聲刺透了城牆。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一橋飛架,這天下沒有了南方與北方;每一個四月,珞珈的櫻花都漫天綻放,一百多年了,這座城遍歷了興衰榮辱,也掛滿了赫赫勳章。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回鄉的高鐵一路南行,沿途的景象讓我揪心,九省通衢往來寥落,繁盛都會冷冷清清,街道空疏寂寞,醫樓燈火通明。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一座城、兩座城,九個省、十個省,你來自哪裡,你去向哪裡,我看不到敵人,卻聞到了戰場的濃腥,媽媽,還有親愛的你,別急,請靜候我的佳音。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冬夜的星辰慵懶稀少,但你們似乎比星星更不貪覺,清晨喚醒你們的不再是鬧鐘,而是你們發出的疫情時報。

防護服厚重悶熱,面罩深深地嵌入年輕的臉頰,可每一個醫護動作,依舊完成得精巧。

透過霧氣濛濛的面罩,我說,你的眼睛真美,你的眉宇突然鬆弛了一秒,我猜,你應該是在微笑。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武漢加油,這聲音從未名湖,一路喊到了鸚鵡洲;我們來自江南塞北,這裡的重逢沒有鄉愁;我們情繫城鎮鄉野,此間充溢著對家國的溫柔;我們把愛與熱血,揉進八方支援的隊伍。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一如百年前,誓師的吶喊縈繞下的沙灘紅樓,五百、五十、零,新增確診人數在下降,五百、一千、一萬,痊癒出院數量在高走。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漢水邊上,江樹老枝在悄悄地抽芽,滿城都綻放著新開的花。

雖然我們知道口罩還不能摘下,但——武漢復甦,情動華夏。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我回來了,我要大口吃你做的飯,我要雙手捧上欠你好久的花,我要讓所有的思念終止於鬆開的暫停鍵,我要把這一路的艱險與自豪,告訴博雅塔下的小野鴨。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我回來了!武漢的春天到了!”

幕後故事

《漢江春》的文稿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辛星創作,幾經打磨修改。文稿甫定,接力棒就交到了由多個院系北大學生組成的編導團隊手中,隨後的一段時間,他們在線上完成了全程的協作協調。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得知詩朗誦《漢江春》籌拍在即,81歲和76歲高齡的陳鐸老師與虹雲老師欣然加盟。

長期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電視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的敬一丹說:“我很高興來當這個志願者!”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北京大學學生朗誦主持團顧問、原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陳鐸老師在拍攝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北京大學學生朗誦主持團顧問、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虹雲老師在拍攝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在拍攝間隙回聽錄音效果

多年在央廣《新聞晚高峰》等金牌節目陪伴聽眾的蘇揚是北大畢業生,收到邀請後也立馬答應參加。

製作團隊還力邀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歷史學系教授鄧小南出演,鄧小南老師雖然再三自謙難以和眾多名嘴“同框”,但是她在拍攝中以真情實感的流露展現了學者特有的魅力,讓整個作品具有了更豐富的氣質。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校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節目主持人蘇揚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廣場拍攝外景

由於特殊時期校園防疫要求,同時只能有一位老師參與拍攝,因此每位老師都提前為這次特殊的合作出謀劃策,首位前來拍攝的虹雲老師更是一口氣完成了整部作品的錄製,為後續來拍攝的老師們提供了重要參考。

五位老師的親切、隨和,給了這個難度頗高的短片最寶貴的支持。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拍攝團隊在北京大學求知路旁拍攝外景

製作過程中,還有許多小細節:片頭稚氣未脫但堅定有力的書法,是由藝術學院本科生漆園在家寫成後送到學校拍攝;短片中遠程連線在湖北支援基層戰疫的北大選調生、在北大參軍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在邊疆地區的北大支教團,以及在全國各地的北大學生代表;拍攝講堂廣場同期聲畫面時,講堂管理部老師貼心地暫時關閉了校友泉的電源;拍攝團隊在湖邊岸上拍攝空鏡時,導演在前面一聲大喊“野鴨在這邊”,整個團隊扛著設備和配件狂奔而去……

特殊時期,整個製作團隊全副武裝、嚴控聚集,圓滿完成了拍攝任務。

北大教授與央視央廣名嘴共同演繹!一起來聽《漢江春》

謝謝所有不畏艱險、不計得失的援鄂英雄們,也謝謝為短片辛苦付出的嘉賓和北大師生。

一首《漢江春》,願向所有抗疫英雄致敬,你們辛苦了!

在此,也向居家生活學習的北大師生和廣大公眾,帶去燕園的問候,口罩雖依然不能摘下,但我們的心在一起!

來源:“北大新青年”新媒體中心

圖片:《漢江春》製作團隊/視頻截圖、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