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上海 | 这些小区的业主,有家却回不了?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2000年拆迁,敲锣打鼓搬进了新房子,时光荏苒,从那年的花季少年变成了油腻大叔,岁月不饶人,也不饶房,当年的

新居成了现今的“老破小”

“远亲不如近邻”形容当时上海弄堂邻里关系再合适不过了,儿时的玩伴成了如今的挚友,大家都搬到了不同的地方,却一直保持联系。然而近几年我们出来聚会,有一件事叨叨起来都是辛酸。”

住的小区,半夜回家只能在家门口“迂回”?

一次聚会,其中一个朋友说,“知道和哥几个吃饭,回去铁定早不了,所以没开车,否则都回不了家?

不经历过的人可能听不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这些被虐过的人都懂,所以我们也都没开车,吃完纷纷打车回家。

这位朋友住在一个95年的老小区,95年对于上海居民来说,私家车还是个稀奇的玩意儿,所以当时小区对于车位的设置难免预估不足,24年后的今天,车位越来越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开车晚回家让他吃了不少亏,为了缓解停车难,物业也并非毫无作为,无奈牺牲绿化,改建车位。即使如此,晚上8点以后回家,有没有车位真的得看运气和操作!

“老破小”业主,都经历了什么?

不敢说所有“老破小”都有类似的情况,但还是比较普遍的。

20点以后看“人品”

20点以后回家,大多数情况车位是停满的,运气好的话,可以遇到车子正好开走,逮个正着。运气不好,只能在小区里兜风,这朋友有一次加班,晚上11点才到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愣是在小区里兜风一个多小时,谁能体会明明到了家门口,却息不了火、进不了家门的尴尬?

运气不够,技术来凑

如果靠技术,除了需要出类拔萃的小路技艺,还需要对小区所有地形有全局的了解,知道哪里可以见缝插针,哪里可以凑活挤下一辆车,然后靠精湛的驾驶技术不偏不倚的卡进去。

“停车自由”,24小时随时挪车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也可以随意停,小区处处是车位,爱停哪里停哪里,只要不堵塞消防通道,在车挡风玻璃下放一个联系电话,上面写好“24小时挪车电话”,上海小姑娘一般都会留老公的电话,为什么我知道,因为通常情况下,我就是那个半夜挪车的人!

新置换的老高层,近400户共享50个车位

另一个朋友,结婚买房,选择了新静安中环旁的老高层,整个小区就三栋楼,没有地下车库,纯靠小区围栏里的这点地方,大致算了一下差不多是近400户业主共享50个左右车位,这还是要在保安的正确指引下,东拼西凑才有的。

朋友这车,自从住进来之后就没怎么挪过地儿,我们都调侃他,“结婚新买的车,天天就停在那里积灰”,他淡定的回答:

“我买了个罩子,灰到还行”,是不是挺有幽默感的... ...

其实他们小区离地铁站不算近,在两个站的中间,上南北高架和中环倒是非常方便,所以他们小区的业主其实自驾出行才是最方便的,然而迫于无奈只能步行或者共享单车+地铁,否则可能面临爱车停不进自家小区的窘境,据他所述,小区的车子大多都是“钉子户”,占了位子就很少动的,而且都买了同款的罩子

有些业主上班比较偏远只能天天开车,他们会把车停在外面公共停车场,然后再走一段路回来,停车是省心了,成本高了不少,每个月停车费是小区的2-3倍。

周边小区收费5元/天,它居然3小时收费40元

陆家嘴、徐家汇、淮海路这些地方停车费贵大家都知道,但是谁会想到位于外环旁的一个老式小区,3小时停车费竟然高达40元,平均13.3元/小时,取车时顿时胸闷气急,加上天干物燥,难免有些窝火,这里还经常来,以往停在周边同类型小区

一天才5元,这个小区第一次停,也没注意门口的收费标准,主观觉得就算有区别,不会差太多,大不了10元/天上天了,但是当收费上显示40元,才知道天外有天。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不得不找物业理论一番。

收费标准如下:

外来车辆:

1、1小时内停车免费

2、2小时内20元

3、2小时~8小时40元

4、8小时~24小时60元

业主亲朋好友车辆:

(需业主陪同在物业处报备)

5元/天

物业负责人这么说:

“1、门亭在醒目处有明确收费标准展示,您没有看清楚我也很抱歉。

2、我们的定价也是通过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一致认可的,我们小区比较老,停车位对于小区业主已经供不应求,根本无法承接外来车辆

3、外来车辆附近办点事儿,行个方便,短时间停留,我们1小时内是不收费的。

4、为了限制外来车辆在小区长时间停留,我们采用了梯度收费标准

5、业主亲朋好友车辆在报备后,我们以附近的均价5元/天给到他们”

物业有理有据把我怼得哑口无言!瞬间还觉得他们物业还挺有办法的,我只能乖乖掏出手机,“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其实目前大部分老式小区在处理停车位分配方面,都似乎有着一条鄙视链,外来车辆<租客车辆<业主车辆,如果车位紧张程度特别高的小区还会对业主停车进行梯度收费,类似第一辆200元/月,第二辆300元/月,避免过多占用业主共用资源以及杜绝外来车辆借业主名义停车。

这些方法短时间可以缓解,但在设计之初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随着汽车越来越普遍,成为上海人的代步工具,老式小区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旧改”能为停车难减负吗?

据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393.42万辆,比上年增长9.0%。其中,私人汽车302.17万辆,增长10.1%。人口方面,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通过计算也就是每6.25个上海居民就有一人有车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大约平均每5.37辆车才分摊到一个车位,仅仅是北京的1/2,北京平均每2.84辆车一个车位。从数据上来看,上海本来就是一个车位极度紧张的城市,寸土寸金的上海,“旧改”落地能改善多少?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旧改”。

“旧改”政策,和棚改的推了重盖有所不同,相关文件显示:旧改主要是重点改造建设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在小区改造基础上,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推动建立小区后续长效管理机制。

文件中确实也提到了配件停车设施,但是前提是有条件,笔者对这里所述条件的理解,无非就是土地,如果像笔者朋友所住的老高层,小区地面几乎用到极致,除非挖地三尺,包括其它一些老小区也有类似情况,该利用的也基本都用了,能提升的空间其实都比较有限。

车位配比1:2,做梦都会笑醒

新建住宅对车位配比标准比较高,另一方面很好的利用了地下的资源,目前居住区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车不得占用小区公共绿地。

根据全国车位配比建设经验,沿海及发达城市已经要求新建住宅小区车位比接近1:1或者超越,基本满足一户一个车位,四大一线城市的部分低密度小区车位配比已达1:2,在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城市,车位配置如今也至少1:0.8起步。

上海哪些小区停车位相对充足?真的还挺难统计,特别是那些年代特别久远的小区,但是有一条规律或许可以参考,就是建造年代越新,车位的配比也会相对更合理,标准也会相对更高,当然这也并非绝对,需要实地考察或深度了解,以实际情况为准。

如果实在确定不了,并且有这方面的顾虑,那不如看看新房,以下列出了近期热门新开住宅项目的车位配比情况,当然也不单单是车位配比这一点吸引购房者,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必定是综合考量后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