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中行原油寶案突然爆發

財經圈子中發出來的各種總結反思文章,

可謂:沸沸揚揚,事後諸葛

但即便是各持所見

大多數觀點都還是很有見地的


似曾相識,面目全非


經過這次新冠疫情,疊加中行原油寶案,人們不難發現:中國的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面對早有風險預警的負油價機制,為什麼“中國銀行”在那麼多的專業金融機構中顯得如此首尾難顧,如此被動?答案很明顯——疫情之後的中國金融機構正自覺和不自覺地捲入一場新形態下的金融戰。在這場愈演愈烈的金融戰中,正規軍尚且自顧不暇,而那些經過正規兵團號召而“集結作戰”的散兵遊勇,更是全軍覆沒。在灰犀牛的衝擊之下,我們毫無招架之力。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正如中國銀行官網發佈消息稱,原油寶在中行被歸類為理財產品,這無疑會讓投資者誤以為是一款低風險產品。實際上,從“T+0”、雙向交易、保證金交易等特徵看,原油寶本質上是一款類期貨產品。


期貨、類期貨交易風險較大,存在無量暴漲暴跌、平倉限制較多的風險,尤其此次還出現負油價,對於多頭投資者而言存在無限虧損風險。此次強行平倉的結算價按照北京時間凌晨2點28分至2點30分的均價計算,即當日CME公佈的結算價-37.63美元。結果導致很多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反而“欠”給了中國銀行一屁股的債。


從這次負油價的事件可以看出,海外衍生品交易制度與國內還是存在很多差異的,總體來說,海外市場可能更加殘酷和血腥。在國內期貨市場,允許負報價的交易制度幾乎不太可能出現,而且利用資金、持倉或資源優勢造成期貨價格偏離基本面大幅波動(逼倉),也會被認定為違規操縱期貨市場而遭處罰。而針對這次明顯的逼倉行為,似乎沒有聽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要採取任何調查的聲音。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身披“銀行理財產品”外衣、號稱“不提供槓桿”的原油寶,其實槓桿之高超乎想象。不可思議的是,原油寶方卻沒有對投資者充分提示風險,在投資協議中並未指明,這讓投資者始料未及。


精彩人生,油然而生?


事實上,原油期貨這種投機性交易超出了中行的經營範圍,但它想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於是就設計出了原油寶產品,以代客理財的名義為客戶交易原油期貨。客戶在銀行開立原油寶賬戶,這個賬戶是在銀行內部的,絕無可能到境外交易所去交易原油期貨,而是銀行根據客戶的指令代為交易。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為了做到“類似”期貨交易,甚至是神似,銀行在自己的內部電腦主機系統模擬了原油期貨的交易環境,投資者登入原油寶交易系統,可以看到境外原油期貨實時變化的交易行情,行情可能會稍有延遲,然後可以根據行情報價買入或賣出。投資者以為自己這就買進了原油期貨,其實自己的報價根本就沒有跨出銀行的電腦主機系統,投資者的報價是報給銀行的,然後銀行根據客戶的指令在自己的原油寶大賬戶中買入或賣出。


至於此次“原油寶”事件的損失,也是眾說紛紜。據統計,中行“原油寶”客戶6萬餘戶,其中1萬元以下的投資者約2萬戶、1萬-5萬元的投資者約2萬戶、5萬元以上的投資者約2萬戶。按照協議結算價統計,6萬餘客戶的保證金42億元全部損失,還“倒欠”中行保證金逾58億元。中行該產品多頭頭寸約在2.4萬手到2.5萬手(一手為1000桶油),估計此次總體損失規模應不少於90億元。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目前看來,中行在“原油寶”產品上,至少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產品風險等級認定;高風險產品過度宣傳。投資者索賠權利等問題。


最為嚴重的是在金融產品設計上,中行暴露出風險意識較弱的問題。對於期貨產品而言,臨近交割月份的合約交易流動性較差,可能會產生平倉價位滑點較大、平倉無法成交、出現交割違約等風險。再加上,通過銀行等機構參與境外原油期貨交易的國內投資者中,以多頭為主。


考慮到上述兩點,大多數國內金融機構為了保護多頭投資者、減少風險,會提前5天移倉。中行本應將此考慮在內,卻將移倉時間定在收盤前僅一天,最終遭遇重大的流動性問題。這或許是產品設計中,缺乏投資者保護意識而導致的。


“我們認虧,但絕不認

!”


原油寶事件的爆發,算是捅破了一個巨大的馬蜂窩。很多投資人表示“任虧,但不認宰!"4月26日的最新消息是: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目前,中行尚未對“原油寶”做多投資者追繳欠款或將其納入徵信,暫且也不會追繳欠款。不過,4月24日中行的最新公告並未提及追繳欠款相關,只表明,“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與客戶同舟共濟,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


另有報道稱,有中行員工緻電投資者表示,總行決定暫時不追繳原油寶保證金欠款,同時暫時不納入徵信。並且該員工表示,強平問題官方已有答覆,最終處理結果還需等總行確定,此外還詢問投資者“到20%強平價格能否接受”。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據新京報報道,目前,多位原油寶做多投資人表示,未收到中行暫不對投資者追繳保證金欠款同時暫不納入徵信的通知,但投資者同時也表示,目前未被中行催繳保證金欠款。具體到這次中行原油寶事件,自始至終,許多散戶投資者實際上為了追求高額利潤被捲入自身完全陌生的領域,任人宰割。


底部依舊,深不可測


在經濟學裡,有一個常識,叫做“投資理財的不可能三角”。足以揭示財富的上躥下跳所帶來的發財幻象給人帶來的傷害。流動性也叫變現性,體現了財富的提現能力。簡單來說,投資理財的目標當中,三角不可兼得,滿足了其中兩角的需求,就一定會犧牲剩下一角的需求。從這一點分析,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與世界接軌的程度不斷加深,將來還有更深的“底”。而這個“底”,深不可測。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在當前形勢下,極為重要的是加強、加速國內經濟調整,更多地依靠內需、更加關注金融安全。


所以,投資界常規的做法是:在經濟上行週期,適當放棄流動性來獲取更高的收益,而在經濟下行週期,則放棄收益性,換取流動性,以備現金需求。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要科學理性,分析和預測未來的大趨勢,並作出合理的中長期投資。2020年過去了1/3,麻煩卻好像連一半都沒有爆發出來。所以,在投資理財方面,小散們切記:儘量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或者,乾脆留著雞蛋備用吧。


從“中行原油寶事件”看金融產品風險


有些人把對死的懼怕轉移成對財富的貪婪;有些人轉移成了建功立業的巴別塔夢。因為恐懼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就試圖賺取更多的金錢,以財富的積累來對沖命運的無常。然而,經濟下行期間的金融,卻是如此動盪,它在我們的貪婪與懼怕中,帶給我們更多的傷害。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Mini創新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