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措施超常超强 运行提效提质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北京地铁的客运量4月以来每周呈10%左右增长。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地铁公司)一方面创新采取超常超强措施提升运力,最大程度降低高峰小时列车满载率;另一方面创新客流实时监测与调度,适时采取网络化限流措施,提升乘客乘车舒适度和安全性。4月22日起,北京地铁10号线在工作日早高峰采取超常超强列车运行方式——这已是北京实行“双超”运行模式的第13条地铁线路。

精准预测客流 分批应对实施

工作日早高峰,地铁1号线最小发车间隔由2分钟缩短到1分45秒,运力增加了14.3%,为乘客带来更舒畅的出行体验。“以往在四惠站,需要多等一趟才能上车,车里人挺多,一般都没有座位。”乘客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感觉站台上的人变少了,车厢里的空间也相对宽松了。”

为实现“高峰小时列车满载率不超过50%”的目标要求,自3月24日起,北京地铁公司已分四批在昌平线、八通线、5号线、6号线、13号线、15号线、8号线、9号线、亦庄线、房山线、1号线、7号线12条线路实施超常超强运行方案。

北京地铁公司运营服务管理部部长张文强介绍,近日,北京地铁公司总结评估了前期实施效果,针对部分乘客反映的区间压车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制定了第五批即10号线的超常超强运行方案。自4月22日起,地铁10号线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增加车辆投放,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调整优化,精准高效投放运力,最小运行间隔也将“由2分钟跑进1分45秒”。

对于线路的选择,张文强介绍:“根据疫情发生前的客流量和运力,我们先预测出这段时间满载率可能会超过50%的线路,再根据各条线路客流量和满载率的增长情况,决定实施的先后顺序。”例如,疫情发生前的数据显示,昌平线和八通线的满载率均已达到100%以上,因此在第一批优先实施超常超强措施;5号线、6号线、13号线、15号线的客流量和满载率相对增长较快,选择在第二批实施。 

目前,超常超强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乘客乘车舒适感明显提升。昌平线最小行车间隔由3分40秒缩至2分,运力提升83%;八通线最小行车间隔由2分50秒缩至1分58秒,运力提升44%。首批两条线路的列车满载率分别下降了45%和30%。

疫情结束后,北京地铁公司将保留固化部分超常超强措施,形成长效机制;结合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造需求,列入工作计划,升级配套技术;同时,询问乘客的意见,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实现“降本增效”。 

北京地铁列车每日至少消毒五次。本文图片由 王雨 提供
措施灵活组合 提升网络效能

北京地铁列车每日至少消毒五次。本文图片由 王雨 提供

不单是缩短运行间隔来提升运力,北京地铁公司还根据不同线路的客流特征,通过开行多交路套跑(区间车)、开行大站快车、压缩站停时间等多种措施灵活组合,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线路的“定制版”超常超强运行保障方案,最大程度应对增长的客流需求。 

张文强说:“每条线路采取哪几种措施的组合都是不一样的。”例如,15号线的列车数量无法增加,北京地铁公司决定采取大中小多交路套跑运行方式,并在客流量比较小的区段开行大站快车,减少列车站停时间。13号线则是在工作日高峰客流时段,采取车辆段插车、压缩站停时间等组合措施。5号线除了在尖峰客流时段加密车次、早晚高峰在特定区段始发空车外,特别延长了工作日高峰大运力投放持续时长。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韩宝明认为,北京的超常超强措施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化提供了借鉴。比如,多交路套跑运行方式可以在满足客流需求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大站快车可以让远距离乘客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另一方面,这些措施也为将来的车站结构布置和运行图组织提供了改进思路。比如,日本东京筑波快线采用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实现快车和慢车的同时到达及客流换乘,消耗时间也较短。“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再走自己的道路,探索出一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提高网络运输效能的途径。”韩宝明说。

“双超”措施也为轨道交通运营“降本增效”提供了途径。通过优化调整车辆停放布局、充分利用配线、采取多交路套跑运行方式,将有限的运力精准且快速投放到高断面客流区段,减少其他区段的运力浪费,并相对减少走行公里。通过开行大站快车、压缩站停时间等方式,提高地铁的整体运行速度,在提高线网整体运输效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降本增效。 

北京地铁13号线。

北京地铁13号线。

监测系统及时预警 扁平化调度更高效

北京地铁公司通过“网络客流实时监测系统”,对路网16条线的进站、出站、换乘客流以及断面满载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系统信息以绿色、黄色、棕色、红色,来标示车站或车厢内的满载率。其中,“绿色”代表满载率在40%以下,“红色”代表满载率超过了70%。

北京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主任陈文介绍,总调度室专门增设网络客流分析调度岗,动态监测、实时发布网络化限流调度命令,并且研究制定了网络客流分析调度操作规程,规范网络客流分析调度员操作。 

在此基础上,北京地铁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三级预警和响应方案。一旦某个区段的断面满载率超过设定数值,将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例如,当监测系统显示断面满载率达到50%,启动二级响应,即下达限流命令,组织相关车站分2组,采取交替停止进站5分钟的限流措施,缓解客流压力。 

陈文说,北京地铁采取了“路网客流调度-车站”的扁平化调度管理模式,由客流调度直接向车站下达限流指令,减少中间信息传递环节。“我们开发了一键报警平台,只要几秒钟时间简单输入,就能直接下达命令到车站。平台还可以监控到车站是否有收到命令,有没有采取措施及时限流。” 

客流实时监测系统的成效十分明显。在客运量以每周持续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北京地铁高峰小时区段列车满载率均有所下降且没有超过50%,八通线正常情况下已没有限流车站,昌平线、6号线、15号线等限流车站减少且限流等候时间减少。

韩宝明表示,客流实时监测系统由其所在团队开发,拥有多项功能。一是预测大客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和地方可能会产生拥堵,及时采取措施。二是在列车出现故障后,初级阶段可以分析客流传播和延误信息,调整分配运力资源;进一步发展后,还可为乘客提供诱导信息,方便乘客了解情况和选择适合的出行方案。三是通过大数据的宏观分析,承接北京地铁预约系统,帮助乘客在最佳时间到达车站,节省等待时间。

地铁调度直接向运营线下达行车组织指令。

地铁调度直接向运营线下达行车组织指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