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如果有人問我,在錢集鎮農房改善中遇到最高興的事是什麼?我認為是讓鄉親們用上了天然氣。“在搬進新房前,我們這裡不少村民家裡做飯還用土灶,就我家來說,原來用的是煤氣,一個月煤氣費要75元左右,用了天然氣後,現在是每月15元左右,一個月就可以省60元。不僅省錢,天然氣還安全、乾淨、方便。”4月21日上午,在宿遷市沭陽縣錢集鎮槽坊新型社區村民趙立軍的家裡,他樂呵呵地給我算了一筆賬。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趙立軍是原槽坊村槽坊組人,家中三口人,原有住宅是兩層樓房,周邊還有幾間平房,拆遷補償約13萬元,支付新房購房款11.6萬元後,搬入了樓上樓下三室兩廳還帶個院子的新房,不僅沒貼錢,還節餘一萬多元。

在新居的費用承擔上,拆除老舊住宅,村民戶均可獲補償約6萬元,退出宅基地按照每畝2萬元收歸村集體所有,戶均需支付3萬元左右的差價即可入住新房。也有部分像趙立軍家這樣,搬進新房後還有節餘。目前槽坊社區的房屋已全部交付使用,已搬遷農戶有313戶。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為了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解決好“哪些人要搬”是首要問題。我們通過“村村進、戶戶到、莊莊查、屋屋量”,重點確定的搬遷農戶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四類重點對象,房屋質量較差的農戶,遠離集鎮和交通幹線、零散居住的自然村組和單莊獨戶,特別是一些僅有1-2戶的自然村莊,長期無人居住、年久失修的“空關房”,以及有住房改善意願的農戶。

農房改善工作伊始,我們通過摸底瞭解到群眾進城、入鎮、留村的意向和選擇。對於留村的農戶,嚴格按照先建後搬的原則,待農戶搬入社區居住後,再拆除其老舊房屋;對於進城入鎮的農戶,落實他們的購房補貼。我們通過“新老小區結合”打造效佐新村、“高標準改擴建”建造槽坊新型社區、“統規自建”建成新橋新型社區、“統規代建”建設錢西小區。目前,全鎮共涉及農房改善農戶1827戶,其中進城入鎮546戶,留村952戶,自行安置329戶。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與趙立軍家一樣,原新橋村後姜組的徐祥榮一家也選擇了留村改善。“我家是去年5月份搬來新橋社區的,說不出的幸福感,老家和新房不能比,以前老家路不好,下雨天騎車都是個問題。”說起搬進新房的感受,67歲的徐祥榮對新房很滿意。徐祥榮家有五口人,160多平方米共5個臥室,住得很舒適。

鎮裡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群眾自願、村民自建、先建後搬、財政兜底”的方式,允許徐祥榮所在的新橋新型社區採取聯合自建的形式,每平方米大約節省350元,村民不僅可以到施工現場打零工,還能參與到質量監督的全過程。同時,為了保證房屋質量,我們請監理督查、聘請第三方檢查、請專業機構來驗收。目前,新橋社區採取“統規自建”形式建成的的房屋主體及公共配套設施已全面完工,已入住農戶300餘戶。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村民入住新房後,想要住得舒服方便離不開完備的公共配套。我們把村民住得舒心時刻放在心上,尤其是新橋社區在配套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社區在“五通八有十到位”配套設施基礎上,高標準建設“一中心、五廣場”,“一中心”包含浴室、餐廳、超市、居家養老中心、農家書屋、矛盾調解室等在內的黨群服務中心,“五廣場”包括黨建、法治、孝文化、健身、科普廣場,以及配套農機具集中存放點和農民菜園等公共設施。

在戶型設計上,我們拿出四種建築風格給老百姓選擇,新橋新型社區採納老百姓的意見,按照江淮民居風格,採用一宅一院形式,設計165平方米、51平方米兩種戶型;槽坊新型社區則選擇帶有點江南風情的新中式風格,設計157平方米、132平方米、51平方米三種戶型。兩個社區所選的風格略有不同,正好也達到一村一貌、一村一景的目的。通過農房改善,讓農區變成了景區,村民變成了居民,呈現出優美的鄉間田園風光。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前面提到的51平方米戶型是用於四類群體安置的“暖心房”,對於“暖心房”鎮裡當時是連夜開會研究的,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裝修,每戶有廚具、餐桌、床、馬桶、淋浴、防滑地磚等配套,保障兜底農戶拎包入住。66歲的李桂芳就於去年9月份搬進了槽坊新型社區的“暖心房”,住得安心舒服了,心也就自然暖了。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要想群眾在新型社區住得穩,必須在致富增收上找路子。錢集通過土地流轉和產業配套雙輪驅動促進“壯村富民”,在社區周邊打造農業示範園,讓老百姓就近就地就業。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目前,錢集已打造1000餘畝新橋高效農業園,主要種植西瓜和辣椒,並擴建新橋、槽坊生態農業扶貧產業園,形成2000畝以上成方連片農業蔬菜基地,村集體年可增收10餘萬元;效佐新村在周邊配套規劃6000畝的效佐生態農業示範園,目前已有10餘個項目入駐,村集體年可增收20餘萬元。此外,我們積極聯繫工業園區企業在社區設立加工點,組織農戶創辦代工點,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新橋社區內浴室、超市和餐廳年租金達8萬元,新橋村原黨群服務中心年租金5萬元,兩項租金年可增收13萬元,租金主要用於新型社區的日常維護和物業管理。

“我是今年4月1日剛來示範園工作,負責切割蘆筍,每月工資3000元,工作量不大,騎車10分鐘就能到家。”朱經富停下手裡的工作對我說,他一天可以切割五六千斤蘆筍,屬於固定工,他對現在的工作挺滿意的。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朱經富所在的效佐生態農業示範園,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時左右,女工每天工資60-70元,主要負責除草、栽植、打藥等工作;男工每天工資80-100元,主要負責土地整理、裝貨、運輸等工作。示範園在高峰期用工達300多人,日常用工120-130人,帶動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就業70餘人,該示範園2019年發放工資總額在400萬元左右。

農房改善離不開“建、拆、搬、管”這四大方面,社區建好後,管理的問題是尤其重要的。錢集堅持黨的建設為主線,創新社區治理模式,以支部為平臺,創新組織設置,由黨小組長擔任網格長,兼任片長、樓長、戶代表,發揮黨群聯絡員、公益服務員、政策宣傳員、衛生監督員和矛盾調解員的“五大員”作用;同時,發揮鄉賢作用、實行村民自治。我們還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圖書室、婦女兒童之家、棋牌娛樂室、矛盾糾紛調解室、警務室、紅色陳列室、廉政教育室、老年活動室和衛生服務站及居民健身娛樂廣場等場所,開展文藝匯演、廣場舞比賽、文明戶評比、關愛留守兒童、義務體檢等活動,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黨員群眾願意去、能辦事、離不開的“紅磁場”。

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宿遷沭陽錢集鎮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在推進農房改善的過程中,讓我最開心的就是到老百姓家中的時候,他們朝我一笑,那是燦爛的滿心歡喜的笑,這讓我覺得所做的工作、所吃的苦都是值得的,所付出的努力有了回報。(薛惠芹 倪亞瓊 丁華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