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村容村貌行不行?擂臺賽上比一比

今年3月起,武江區對標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紮實推動鄉村振興的要求,在全區全面鋪開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擂比武活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打造一批城郊美麗鄉村示範村。連日來,武江區各鎮緊緊圍繞區委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改容換貌。

黨建引領 組團聯動

3月底開始,武江區住建局和農業農村局的幹部下沉到掛點幫扶的龍歸鎮龍安村開展入村走訪和夜談,組織村兩委幹部和黨員代表帶頭,動員群眾把握政策利好,積極建言獻策、投工投勞,為美麗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龍歸鎮黨委書記韓偉強介紹,根據區委部署,龍歸鎮制定了鎮級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並建立健全組團聯動、資金投入管理、擂臺評比三個機制。採用“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方式籌措資金,將區、鎮、村三級幹群和社會企業多股力量擰成一股繩,推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擂比武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其中,龍安村作為龍歸鎮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示範點,確定了“調查摸底情況、宣傳發動群眾、謀劃具體項目”為重點的工作思路。“龍安村確定了以黨支部為引領、理事會為抓手的工作機制,及時收集組團推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黨員、理事會協調解決。村委將帶動各自然村充分利用和挖掘各類資源的稟賦優勢,不落人後,奮勇爭先,爭取在今年的打擂比武活動中取得好成績!”龍安村委黨支部書記葉多託表示。

武江:村容村貌行不行?擂臺賽上比一比

龍歸-江灣精品線路沿線的山水自然風光。

凝心聚力 幹字當頭

這個月以來,武江區的村民議事堂都熱鬧了起來。“村裡去年實施了拆舊復墾,收益大家商量下怎麼使用”“我負責找鉤機一起出臺班”“我會泥水功夫,我出力”……原來議事堂里正在召開“家長會”,武江區機關單位下沉幹部、鄉賢和村裡的黨員、村代表、農戶齊聚一堂,積極商議參加打擂比武活動。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為搶佔“上擂臺”先機,江灣鎮塗屋村小組在3月率先召開“打擂比武村民理事會”和“打擂比武村民家長會”,將宣傳觸角延伸到村民,讓黨員群眾從“看不見”到“看得見”,從“看得見”到“給意見”,從“給意見”到“有主見”,自身有了存在感、責任感,就會主動幹、出力幹、創造條件都要幹,不等不靠不要,真真正正把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作為“自家的事情”。塗屋村充分利用拆除破舊泥磚房及其他建設項目的閒置資源,用好拆舊復墾的村組收益。4月初,正式動工建設小公園項目,下一步將著手房屋外立面整治等項目,多快好省地建設家園。

“村裡的外出鄉賢捐款捐物,村民投工投勞,社會企業愛心幫扶,目前已經籌集‘打擂比武’專用資金21萬元,我對整村提升充滿信心!”塗屋村小組長塗家中說。

武江:村容村貌行不行?擂臺賽上比一比

武江區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描繪出一幅水清景美的新畫卷。

盤活資源 謀求發展

如果沒有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沒有謀求發展的探索創新,就很難實現換道超車。在打擂比武中,各村委以飽滿的精神和幹勁,積極盤活資源,為家鄉未來發展尋求新的生機。重陽鎮萬侯村委通過村民理事會、戶代表會商定,計劃集資80餘萬元,在去年成功創建市級紅色村的基礎上,決定以侯屋古村落為主線,全面修繕侯屋古村四合院及碉樓,與萬侯油菜花基地相映襯,充分發揮古村落、古炮樓、古祠堂資源優勢,挖掘古村落的文化遺產,將萬侯村打造成集紅色文化旅遊、農業休閒於一體的紅色鄉村,發展“紅色經濟”。

武江:村容村貌行不行?擂臺賽上比一比

重陽鎮萬侯村在鄉村振興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重陽鎮水口村傳承著龍舟文化,龍舟賽事久盛不衰,沿襲至今。為擴大水口村龍舟文化的影響力,在打擂比武的大潮裡,水口村也積極盤活拆舊復墾收益資金,擬投資2000萬元,圍繞武江河畔秀美風景,繼續推進千畝油菜花觀賞基地、蘭花基地建設,打造古榕樹休閒公園,龍舟博物館、龍舟碼頭,開闢航道,把龍舟體驗作為水鄉項目建成後的重要常規活動,將來讓遊客們也能體驗賽龍舟習俗,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打造新時代龍舟文化再立新功。

【全媒體記者】範永敬

【通訊員】 楊長虹 陳勵

【作者】 範永敬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