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工程"助力精準幫扶

近日,記者走進陽江市陽西縣塘口鎮橫山村,但見新建成的文化公園花紅草綠,健身器材、籃球場、文化雕塑、動物擺件等配套一應俱全,老人孩子在公園裡開心地散步、玩耍……

塘口鎮橫山村文化公園花紅草綠,設備齊全。

橫山村為省定貧困村,全村共有貧困戶100戶220人。近年來,在中直單位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幫扶下,橫山村充分發揮"頭雁工程"村書記、第一書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以黨建促發展。目前,該村累計籌集到位各級財政扶貧資金2708868元,實際使用資金2708868元。截至2019年12月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4元,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1元。全村已達到全省相對貧困村脫貧出列標準,全村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脫貧率為100%。

這是塘口鎮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塘口鎮位於陽西縣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小鎮,全鎮總人口4.2萬人,總面積19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23萬畝,下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全鎮有2條省定貧困村和13條非貧困村分散貧困人口(其中下垌和橫山為省定貧困村)。近年來,該鎮以"頭雁工程"助力精準扶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鎮貧困戶943戶1625人,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2019年年底貧困人口退出939戶1621人。剩餘2019年新增貧困人口4戶4人,已經按照退出標準和程序提交縣級審定,擬在2020年4月可退出。橫山和下垌2個省定貧困村已全部達到出列標準並已退出;省定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125.81元,比上年增長4.25%。

塘口鎮領導深入貧困村調研。

發揮"頭雁工程"作用

近年來,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以推進"頭雁工程"品牌創建為契機,定期召開村書記、第一書記及黨員脫貧攻堅黨委專題會議、扶貧開發聯席會議、扶貧掛圖督戰會議,對不同階段工作進行研究部署。鎮班子成員掛點到村,幫扶單位主要領導定期到村指導工作,幫扶責任幹部和駐村幹部落實幫扶任務,層層壓實幫扶責任。落實鎮村書記兩級遍訪工作,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充分發揮"頭雁工程"村書記、第一書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這是塘口鎮以"頭雁工程"助力精準扶貧的"三板斧"。黨建扶貧方面,塘口鎮的做法可圈可點。近年來,鎮、村加強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如竹逕村是一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經過一年多的整治改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提高,村黨組織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支部黨員思想認識進一步提升;如橫山"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利用"紅色村+新農村建設", 把橫山村黨組織建設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打造橫山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共投入資金1720萬元,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目前,村"三會一課"、黨員聯繫貧困戶、村監督委員會等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獲得廣大群眾的擁護支持。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項目建設完成並通過省級驗收,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決勝脫貧攻堅階段,該鎮全面推廣橫山村做法。去年以來,全鎮所有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委員一起以黨建促扶貧促發展,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以"丹江紅"黨建引領,促使各村兩委黨員幹部與工作隊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幹勁十足,穩步推進全鎮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躍上新臺階。

塘口鎮橫山村文化公園供遊人拍照留念處。

政策保障暖民心

好的政策,要抓好落實,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提升,這是塘口鎮一以貫之的民生髮展理念。一是抓好兜底保障。2019年,全鎮23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且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人口100%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全鎮612名符合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00%落實參保,共7.344萬元。二是抓好教育扶貧保障。全鎮貧困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8%,全鎮287名就讀小學、初中、高中、中職、中技、高職大專和技工學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2018—2019學年生活費補助資金100%足額髮放,共91.9萬元。三是抓好健康扶貧保障。全鎮100%落實政府全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2020年基本醫療保險政策1625名貧困人口落實醫療救助,共35.75萬元。四是抓好住房安全保障。2018年度全鎮45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存量和2019年度27戶貧困戶住房保障全覆蓋改造任務建設已全部竣工完成並已發放補助共267.8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實現全覆蓋。五是抓好飲水安全保障。省定貧困村橫山和下垌共13條20戶以上自然村完成集中供水,163戶扶貧戶已經全部用上自來水。

塘口鎮橫山村冬種甜玉米種植示範基地。

精準幫扶見成效

人間最美四月天。近日,記者深入塘口鎮農村採訪,但見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在下垌村,現代化農業種植基地呈現春耕"畫卷":有的人施肥、有的人挖坑、有的人播種……據瞭解,該基地原本是下垌村的丟荒地。去年底,引入廣東青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村裡平整出了350畝耕地,並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村民提供入股分紅、基地就業崗位等收益。

塘口鎮農村丟荒地變耕地。

在竹逕村,連片的毛豆生產基地長勢喜人。竹逕村通過土地流轉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引進海南樂東綠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打造連片713畝毛豆種植基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還為村民就業提供崗位,過去的丟荒地搖身變成了"聚寶盆",實現村民增收、企業受益的雙贏局面。"引進毛豆基地,雖然不是扶貧項目,但是也為貧困戶和附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竹逕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劉仁貴表示,毛豆基地的引進為381戶村民帶來收入,土地租金有30萬,一共為當地閒散勞動力增加了70多萬收入,為當地群眾帶來100多萬收入,實現了土地不丟荒、閒散勞動力有工做。

上述記者所見所聞,詮釋了塘口鎮典型的產業扶貧經驗。據瞭解,近年來,該鎮累計已投入幫扶項目資金1300多萬元。其中,縣統籌入股光伏發電扶貧項目1個,投入資金601.6萬元;鎮統籌入股廣東順欣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羅非魚代加工項目,投入資金464.7762萬元;村統籌項目4個,投入資金69萬元(下垌打造160畝"紅姑娘"番薯基地,投入資金16萬元;下垌與陽江市宏偉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牛大力種植基地36.5多畝,投入資金31萬元;橫山打造60畝"紅姑娘"番薯基地,投入資金6萬元;橫山打造100畝冬種甜玉米種植示範基地,投入資金16萬元)。與此同時,該鎮還不遺餘力抓好就業扶貧,全鎮轉移貧困人口就業共267人,其中安排貧困戶公益性崗位保潔員26人、村級殘疾專員1人;外出務工240人。此外,在消費扶貧方面,各幫扶單位駐村幹部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工作,通過臨時團購,定向認購,消費扶貧"歡樂購"等形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截止日前,全鎮共14個幫扶單位和村委會簽訂消費扶貧認購意向書,線下認購扶貧消費產品大米、花生、玉米、小番茄、豆類、蜂蜜等4萬餘斤,雞鴨鵝等家禽700餘隻,成交額20萬餘元。塘口鎮鎮長林藝超表示,下一步,全鎮上下將堅定信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進一步發揮"頭雁工程"作用,以"丹江紅"黨建引領,強化精準幫扶工作責任。各村委會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把該項工作作為當前重要議事日程來抓緊抓好。各幫扶單位進一步增強幫扶責任意識,加大幫扶力度,加強溝通協調。各駐村工作隊、駐鎮工作組、第一書記進一步加強扶貧業務和扶貧政策等方面的學習貫徹和落實。二是加快"6·30"資金的使用。全鎮將嚴格按照要求落實廣東省扶貧濟困日活動捐贈財產使用管理意見,加大資金使用和監管力度,制定相應的幫扶項目,提高資金使用率,確保資金合理合法用到實處。

(來源:南方+陽西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