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求学记一一系列记述(四)自信地登上舞台

·编者按 ·

因为相同的背景经历,我和作者经常一块喝茶聊天。异国求学,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那是一段人生难得的经历,将融入他未来的生活中,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他在异文化的环境中产生的迟疑、变化、成长和快乐。

作为昆明金色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们也会接受到一些外籍学生,如何在保证优质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引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儿行千里母担忧,因为疫情原因,儿子和他爸爸仍滞留美国,我们和杨妈妈一道,期盼着疫情稳定后,母子家庭团聚时刻的到来,愿他们一切皆好!


<code>       去年四月份,老公申请到了到美国一所大学出国访学的机会,我和儿子有幸同往,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异国生活学习经历。
       这所大学位于美国南部的小城镇——塔城,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当地人善意的微笑,或者“morning、hello”的问候声。塔城当地有很多社区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分高低,从网络上可以查询到每一所学校孩子的“reading”、“science”、“ 

math

”等科目的平均水平。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校。我和老公也不例外,七挑八挑,挑中了当地各方面评分都较高的一所小学,并根据小学隶属的区域租赁了公寓。各种手续一办,

4

月中旬,儿子在公寓门口登上了校车,开始了他的美国校园学习。/<code>

自信地登上舞台

一年级刚入学,儿子开始学习小提琴。离开中国的时候,他已经是学校管弦乐团的主力队员了。儿子把小提琴背到了美国,每天自己练习,并顺利考取了当地的青少年管弦乐团,成为乐团年龄最小的乐手。为了让技术有更多提高,老公又帮他找了当地的一位华裔小提琴老师——赵老师。就这样,每周一下午,儿子放了学之后先参加乐团排练,又找赵老师上40分钟的一对一课程,平常每天坚持练习。

塔城求学记一一系列记述(四)自信地登上舞台

在美国,只要你学会一门乐器,会有很多展示的机会。从12月份的圣诞节到1月份的春节,儿子登台表演的机会非常多:乐团的圣诞节展演、赵老师的学生汇报展演、新年音乐会独奏、华人春晚独奏……一次次的登台历练,再加上美国人热情的赞赏和肯定,腼腆的儿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在赵老师的教授下,小伙子的表演加上了很多肢体的表现力,最后一场春晚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很庆幸遇到了经验丰富的赵老师,她很欣赏儿子,而且很了解儿子身上那股“闷骚”的性格——想表现自己,可是一到正式场合立马怯场歇火。赵老师给了儿子很多赞赏和鼓励,并一遍遍引导他尽情释放出自己的音乐情绪,让演奏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塔城求学记一一系列记述(四)自信地登上舞台

看着儿子在舞台上自如优雅的表演,尤其看到同样一个舞台上,儿子年龄虽小,拉的水平和难度远远高于那些比他年长很多的孩子,我不由得涌动出很多感恩的情愫。感恩儿子那么多年辛苦的坚持,更感恩他的中国小提琴启蒙老师——张老师的严格教诲。张老师的教育风格非常严谨,平常喜欢和孩子们开开玩笑,但是一旦在练习中出现问题,绝不打折扣,要求一定要通过海量练习进行整改。他的口头禅就是:“先练个三四十遍解解闷。”在他看来,要解决小提琴的技术问题,吃苦是必须的,只有经过量变才能到质变。枯燥乏味的常年练习中,儿子不仅技能提高了,而且个人的专注力比以前也提高了。

很多人都在诟病中国的强迫式教育,欣赏美国家长鼓励孩子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没错,在美国,整个社区学校的教育制度完全符合和释放了孩子的天性,并在其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毋庸置疑,这一点绝对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欧美的贵族学校里,那里的孩子和中国孩子一样,从小就要承担繁重的学业压力,事实证明,很多社会精英就出自于此。

我记得张老师家有一根小戒尺,孩子们拉得不好,说了几遍还改不过来,对不起,一尺子就刷到身上和手上了。儿子是个很皮的孩子,曾经有一次,一小节老练不过去,尺子高高举起,”唰”一声,裤子直接被打出了一条缝,儿子疼得直跳。写到这里,我相信会有很多家长跳出来指责老师的狠心和暴力。如果您有这样的想法,对不起请自动回避这一节,去找一些和风细雨教学,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文章去看。

塔城求学记一一系列记述(四)自信地登上舞台

儿子被打后,委屈得直掉泪,还好一边流泪一边练过了那一小节,我有些心疼。事后,张老师对我说,他从小练琴吃的苦比这些孩子多多了。练小提琴本身就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一件事,如果太尊重孩子天性,很多难度含量高的东西都无法让他们练习下去。这个道理,我举双手赞成。如果没有张老师严谨的教学和儿子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练习,儿子的小提琴基本技术不会提高得这么快,没有演奏技术的保障,我相信,再好的表现力也只能算是花拳绣腿——空有架势而已。

塔城求学记一一系列记述(四)自信地登上舞台

其实经历过寒窗苦读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上学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一些人说,懂教育的人才能让孩子接受“快乐学习”。所谓“快乐学习”,我想应该是这样理解:在学会了数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算法后,能自如地解决某个复杂问题,这个时候你是快乐的;在掌握了某件乐器的基本技能后,能自如地通过音乐表达出情感和情绪,这个时候你是快乐的;在理解了大量语言文字和技巧后,能在之后的名篇阅读中找到同感共鸣,在文章的写作中传递出观点和想法,这个时候你是快乐的……

中国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美国还有“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只要当一名学生,想要学有所成,不分国籍,无论种族,古往今来,都只有辛苦认真这一条路。

天性这东西有好有坏,有时候得尊重它,有时候还得勒一勒缰绳,可别由着性子放任开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