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冥想淺顯認知

靜坐也叫盤坐、打坐是道教中的一種修煉方式,而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

而靜坐的姿勢有雙盤膝、單盤膝、下盤膝或者是臥式,呼吸方法有逆呼吸也就是腹式呼吸、正呼吸兩種。也有和冥想一樣的方法來幫助自我放空身心摒棄雜念。

冥想是翻譯過來,也是禪修的意思。由於對冥想沒有做詳細的瞭解,個人覺得冥想似乎對於冥想的姿勢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冥想的訓練有

1、隨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不加干涉,叫隨息。

2、數息法:默唸呼吸次數,從一到十到百,實者數“呼”,虛者數“吸”。

3、聽息法:兩耳靜聽自己的呼吸聲,排除雜念。

4、觀息法:如觀者一樣,去觀察,體會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過以上任何一種方法的練習,久煉純熟,形成一種柔、緩、細、長的呼吸。呼吸細若遊絲,若有若無。稱止息。也叫胎息。

6、禪語入定法:(默唸數遍)體會聯想:“獨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靜入定法:吸氣時默唸“靜”字,呼氣時默唸“松”字。

8、觀心自靜法:用自己的心去觀看、體察、分析自己的思緒雜念,任雜念思緒流淌,不加干涉,久則自歸於靜。

靜坐和冥想都有放鬆身心,提高機體免疫力。修的目的都很明確是一種無我的狀態。而現在冥想比較常見,播放輕音樂在安靜的室內練習,相對來說比不放音樂要容易達到放空的的狀態。個人覺得如果想在冥想或靜坐方面有進步的話,在初學階段播放輕音樂來幫助入定,度過初學階段後就要嘗試安靜的空間不借助外在的聲音,進行自我放空達到入定的狀態。

靜坐或冥想完成後都需要身體活動,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來達到身心放鬆的最佳狀態。

靜坐冥想淺顯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