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金昌在行動」千里傳音“我挺好”——記戰“疫”伉儷朵梅、齊濤

千里傳音“我挺好”——記戰“疫”伉儷朵梅、齊濤

金昌日報記者仲曉燕

“作為一名護士,戰‘疫’是職責所在。”她說。

她是我市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護士朵梅。

“作為一名警察,就要守護一方安寧。”他說。

他是金昌監獄四監區民警齊濤。

4月6日下午,我市援鄂醫療隊第二批返金隊員凱旋,朵梅平安歸來。朵梅的丈夫齊濤,帶著5歲半的兒子,手捧鮮花,迎接妻子。

不負職責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甘肅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市委市政府及時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1月26日晚,朵梅與齊濤分別接到各自單位取消休假立即返崗的通知。他們將兒子託付給父母,連夜驅車從武威趕回金昌。

齊濤主動請纓,執行全封閉隔離執勤。朵梅也向醫院遞交了援鄂請戰書。

“我要去武漢了,出發之前見不到你了……”。2月17日是朵梅出發前往武漢的日子,此時的齊濤因為隔離執勤,無法為妻子送行。“我覺得挺遺憾的,別人都有家人送,妻子只有同事送,我不知道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征途的。”齊濤回憶,疫情剛發生時,朵梅曾在閒聊時問過他,如果她去武漢,他怎麼想,當時他的回答是支持。“我以為就是閒聊,沒想到她真的請戰了,雖然擔心,但更多的是欽佩。”

被人需要是幸福的

2月19日,朵梅到達武漢。經過簡短的休整和培訓後,她被分配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十八發熱病區開展醫療護理工作。

“來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親身體驗後才知道,這邊的工作比想象得更加繁瑣、艱難。”朵梅告訴記者,每天進病區前要穿戴防護裝備,準備工作就要一個多小時。防護服不能重複使用,穿脫都很耗時;護目鏡無法根據個人臉型匹配,為了避免暴露,必須調得很緊。“在穿戴好防護裝備的那一刻,我經常感覺喘不過氣來。”

在戰“疫”前線,除了醫務人員,朵梅還看到了其他人的不易。公交車司機每天接送醫療隊員8次,衣食住行均在車上;危重患者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有著無法承受的痛……她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救治更多患者。

在病區,朵梅遇到一位穿紙尿褲解決個人生理問題的阿姨。阿姨的紙尿褲大概是溼透了,顯得焦躁不安。朵梅攙扶著阿姨上廁所,冒著被感染風險為她擦洗下身,更換紙尿褲,幫她洗臉洗腳,還溫了牛奶給阿姨。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做完這些,朵梅頭暈腦脹,喘不過氣來,衣服被汗水浸溼。“你就是我的親閨女啊!”聽到聲音,朵梅抬起頭來,看到阿姨含淚的雙眸。

“被別人需要是一種幸福。”朵梅告訴記者,聽到阿姨喊她“閨女”時,連日來的疲憊緩解了不少,當時就想跟丈夫分享她的感受,但因齊濤隔離執勤期間不允許帶手機,只能等著合適的時候再聯繫。

“不要擔心,我挺好……我今天遇到一位阿姨……”晚上9點,朵梅等到了齊濤的電話,剛準備喝水的她趕緊放下水杯,迫不及待地按下接聽鍵,跟丈夫聊起這天的經歷。

當朵梅說完這個故事時,電話那頭的齊濤卻沒了聲音。“媳婦,你辛苦了,千萬做好防護,全家人都在等著你平安回來!”過了很長時間,朵梅才聽到電話那頭傳來齊濤的叮囑。

一句“做好防護”,一句“我挺好”,成了夫妻倆每天最大的安慰。

堅決打贏這場硬仗

有一次,朵梅在工作中途來例假了。考慮到防護服成本高、穿脫費時,她強忍到了交班時間。交完班後,脫了防護服的朵梅,看到自己腿上的血跡,感覺窘迫不已。

“我為什麼要來武漢,為什麼把自己弄得這麼狼狽……”朵梅告訴記者,“例假事件”讓負能量乘虛而入,她想到了很多事,特別是這麼多年來因工作原因對兒子的虧欠。

在坐車回賓館的路上,往常上車就睡覺的朵梅,那天卻怎麼也睡不著。她一邊看著車窗外的高樓大廈,一邊在心裡不停地問自己此行到底值不值得……

快到賓館時,朵梅將目光轉向車內,準備叫醒身邊的隊友。看著隊友們疲憊的神情,困擾她的問題有了答案:“援鄂醫護人員中女性居多,她們也會遇到同樣的事情,她們可以克服,我也可以。”

那天晚上,朵梅接到了齊濤的電話,在聽到丈夫的聲音時,忍不住鼻子一酸哭了……在齊濤的追問下,朵梅向他訴說了內心的委屈和隨後的釋然。

齊濤告訴記者,每次跟妻子通電話,聽著她在武漢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他很心疼,很想陪在妻子身邊,但只能再三叮囑她做好防護,注意安全。

“他的話本來就不多,每次打電話都要說‘做好防護’,我知道他把關心都藏在這句話裡了。”朵梅告訴記者,那天齊濤開導她,要她把對家人的虧欠埋藏在心底,打起精神,堅決打贏這場硬仗。

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朵梅平安歸來,齊濤不再“提心吊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