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首先道個歉

看到後臺一直有同學給我們留言,詢問我們這檔欄目是不是停更了?咋肥事呢,小老弟我們才出了3期,停更是不可能的,看心情更新到是很有可能,但是一旦更新了,說的就是通俗易懂的乾貨,至於為什麼那麼久才更新,別問,問就是我們正在搗鼓一些你們感興趣的產品。


今天聊什麼?

看到標題,其實今天聊啥已經沒有了啥懸念,可能sketch轉psd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今天我想把他更全面的整理下,用一些圖文說明讓這個操作變得更加的通俗易懂。


1️⃣入門轉換Photopea

Photopea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之所以把Photopea定義為入門轉換,是因為Photopea真的有很多未知的Bug,比如不支持中文的轉換,就是在Photopea顯示不出來中文,只有轉換之後用photoshop打開才能顯示,其次Photopea是一個國外團隊開發的線上工具,所以有時候人品不好的時候就無法打開使用。


第一步打開

https://www.photopea.com/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這就是一個mini版本的photoshop,操作很簡單,只要你用過ps,就算不看此教程也會操作。


第二步打開你要轉換的Sketch文件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開頭的時候我們已經說過,photopea是不支持中文轉換的,但是這並不耽誤我們的騷操作,往下看。


第三步保存為PSD格式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當我們正準備慶祝一下這歷史性的一刻時,驚喜的意外發生了,出現了一個不借助有道詞典根本看不懂的彈窗。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好傢伙,原來是要「割韭菜」,而且這個團隊割韭菜的方式還真是新穎,一般我們看到的割韭菜方式,都是給你體驗一兩次後付費,而這個產品割韭菜的方式是,每小時的前30分鐘免費試用,舉個例子,2點到2點30分之間是免費試用時間,天吶!轉個圖還得看時辰,不得不說會玩還是歪果仁。


第四步用PS打開轉好的PSD文件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終於我們挑了一個好時辰,費了好大的勁完成了此次的轉換,但是這裡得注意,當你初次打開轉好的PSD文件時,文字還是無法顯示的,這時候你點去「雙擊」每一個文字圖層才能將文字展現。


2️⃣進階轉換Affinity Designer

現在要介紹我們今天的主角Affinity了,既然是進階,那說明這個方法是有些門檻同時也是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


第一步安裝Affinity Designer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我知道你們想說啥,先不要勸退,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Affinity Designer這個軟件挺香的,而且很有可能未來他會在設計界佔有一席之地,因為目前也只有Affinity Designer能打通3端,Mac,Windows,ipad也就是說,你在電腦上未完成的設計工作可以繼續在ipad上完成。


好像有些扯遠了,但是這個價錢真的很香了,如果你只是想體驗轉換功能,選擇「免費試用」即可。


第二步把Sketch源文件變成PDF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這一步很關鍵!很關鍵!因為只有變成了PDF才能在Affinity中打開。


第三步在Affinity Designer中打開PDF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這就是Affinity Designer牛x的地方了,他不會像Photopea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一步到位,可以說是真香!


第四步導出PSD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選擇PSD點擊導出,大功告成!


第五步在PS中打開轉換好的PSD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相信我當你順利打開PSD文件的那一剎那,你會愛上強大的Affinity的!


PSD也可以轉Sketch

作為一個福利寫在最後,如果你到了一個新公司,之前的設計都是用PS來做圖,這時候PSD轉Sketch的功能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們只要把PSD導出為SVG格式即可在Sketch中完美呈現。


第一步在PS中將源文件導出SVG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在ps裡導出選擇SVG格式即可。


第二步在Sketch中打開SVG源文件

這也許是比較全面的sketch轉psd的教程了!

到這裡,PSD轉Sketch也大功告成!


歡迎一起討論

如果你對Sketch和PSD的轉換還有更多好點子,歡迎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討論,我們下期再見

end

文章來自社區簽約作者:Shijingkun,公眾號:UIHo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