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筆記全

課文知識點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一身正氣,懷著良知,為人世間的苦難,寫下了無數充滿同情、動人心魄的壯麗篇章。小說、戲劇、詩歌、傳記、散文等文學體裁他無不涉獵,其著述之豐、之精是驚人的。代表作有小說《象棋的故事》、傳記《三位大師》。


二、故事背景

本文寫了人類歷史上先後到達南極點的科學探險隊——挪威的阿蒙森隊和英國的斯科特隊。阿蒙森隊和斯科特隊都準備征服南極點,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中旬到達南極點,斯科特隊比阿蒙森隊晚了幾個星期。最後,阿蒙森隊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衝擊南極點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膠捲、日記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象寫成了這篇文章。


三、理解詞義

1.堅持不懈:指堅決保持、維護或進行,毫不鬆懈。

2.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5.悶悶不樂: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裡不快活。

6.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③):寫斯科特一行到達南極點,卻發現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併為勝利者做證。

第二部分(4—13):寫斯科特等人陸續死亡的過程。

第三部分(14—16):寫英雄們犧牲後,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問題歸納

1. “拽”有何表達效果?

“拽”把心情擬人化了,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探險隊員迫不及待衝擊終點的激動心情。


2.“他們的心在戰慄,只不過還想盡量安慰自己罷了——就像魯濱遜荒島上發現陌生人的腳印時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腳印一樣。”這句話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用魯濱遜的想法與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類比,寫出他們發現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願意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的僥倖心理,表達了他們痛苦、極度恐懼的心情。同時這裡的忐忑心情與上文激動的心情形成對比,增強了文章的悲劇性。


3.“千萬年來”“太古以來”“一個月內”三個表示 時間的詞語有什麼作用?

“千萬年來”“太古以來”與“一個月內”形成對比,寫出阿蒙森和斯科特兩支探險隊驚人的壯舉。“一個月內”也表示斯科特一行晚了一個月,為下文的悲劇作鋪墊。


4.結合文段思考,“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這句話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作者同意這種說法嗎?

這句話是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來寫的,表達了斯科特在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這一說法。


5.引用斯科特日記裡的內容有何作用?

本題運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斯科特日記裡的內容,表現了斯科特因沒有戰勝阿蒙森而極度失望、無奈和痛苦的心情,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6.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這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這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夥伴們的極度痛苦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裡耀武揚威、揚揚得意。


7.斯科特為什麼要接受這項任務?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

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正是由於這種紳士風度,斯科特接受了這項為他人的業績做證的任務,也正是因為這一行為,表現了他高尚的人格。


8.結合第④段思考,為什麼說“回來的路程危險增加了十倍”?

(1)返回的路途中最大的危險是不能偏離自己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貯藏點;(2)漫天的大雪;(3)他們缺乏初來時的充沛精力。


9.既然是“勇敢者”作者為什麼說他們是“魯莽”的?

“魯莽”一詞本來指做事草率,不加思考。這裡是貶義詞褒用,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憐惜之情。從大自然方面來看,他們是“魯莽”的,而在人類的眼中他們卻是真正的英雄。


10.“對他怎麼辦? 把他拋棄在這沒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 是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毫不遲疑地迅速趕到下一個貯藏點,要 不然……從日記裡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麼辦。”從斯科特矛 盾的句子裡你能體會到什麼?

驅使他們帶上埃文斯的是人性、友情,驅使他們拋棄埃文斯的是生存的需要。的確,一切在生存面前都顯得那麼蒼白,在離死神咫尺之遙的地方,他們求生的願望是多麼強烈!然而曾經的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又使他們無法做出殘忍的抉擇。在此處畫線句中,作者將取和舍的關係表達得十分透徹,他們除了承受巨大的身體痛苦之外,還要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


11.寫奧茨走向死亡,其他人不敢勸阻,這和上文他們表現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否矛盾?為什麼?

不矛盾。這裡不敢勸阻,並非膽怯,而是因為令人絕望的無助和無奈。面對漫天的暴風雪,所有人都自身難保,對奧茨也愛莫能助。奧茨選擇英雄式的死亡,大家只能理解、尊重他的選擇。


12. “心中的海市蜃樓”指什麼?這樣表達有何作用?

“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的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嚴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更加增強了悲劇效果,給人以心靈的衝擊。


13.文章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斯科特他們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他們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們的心靈經受住了考驗,從而變得無比高尚。有價值的、美的毀滅就是偉大的悲劇。這句話是全文的主旨句,照應了題目。


六、課文主題

文章通過對英國探險隊斯科特隊在歸途中悲壯覆沒的描寫,歌頌了他們既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頌揚了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課後思考探究


一、“悲”在於:“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概括起來說,即“死亡之悲”“失敗之悲”“做證之悲”“世人之悲”。

“偉大”指探險過程中所體現的人格和精神的魅力。探險家們堅毅、執著,敢於挑戰自我,敢於為事業而獻身,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

二、1.在這裡,作者是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示例:我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的探險行動帶給人的精神價值及科研貢獻,並不因為第一第二的差別而產生大的差別,他們同樣也是英雄。事實上,作者本人也並不認同這種看法,因為作者為斯科特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也十分佩服其行為。

2.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做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3.奧茨是一個不願意拖累大家,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人,他具有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三、略

四、略

五、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