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娃”风险多,别让你的无心之失毁了孩子

你朋友圈里有没有那么几个或者你本人就是,"晒娃狂魔"?翻翻他们的朋友圈,就能知道他家宝贝姓甚名谁,去过那个游乐园,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在哪个幼儿园上学。甚至有的连孩子今天吃了什么饭,几点睡觉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可能有的家长不以为意,我们家的娃这么可爱,我就想记录一下他的成长瞬间,顺便分享一下,招谁惹谁了。可是殊不知你的无心之举,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晒娃”风险多,别让你的无心之失毁了孩子

一、泄露宝宝所在位置

微信客户端的自动定位功能有地标信息的照片有地理信息的描述性语言,如"饭后到人民广场遛个娃",可能暴露你家就在人民广场附近,经常带孩子在那一带活动(家庭住址和日常活动场所暴露)。

潜藏危险:

一旦你家的具体住址、孩子就读学校、你们日常活动的轨迹和规律被不法分子掌握,后果细思极恐:他们可能趁家中无人时到你家实施盗窃、冒充家人到孩子就读学校拐骗儿童、到你们经常活动的场所埋伏起来,趁你不备偷走宝宝。

二、泄露宝宝个人信息

很多宝妈晒娃时,除了发宝宝的日常照片,还会配上有关文字说明

,如:"浩浩还不到1岁,就能自己走路了"、"妞妞最爱吃香蕉和棒棒糖"、"比起看绘本,我们家明仔还是更喜欢玩扭扭车"等描述,无意间就泄露了自己宝宝的年龄、昵称、喜好等个人信息。

潜藏危险:

通过了解这些详尽的信息,不法分子就能轻易取得宝宝信任,冒充成家长的朋友诱骗儿童。试想,如果不法分子能叫出宝宝的小名,还准备了宝宝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然后再冒充父母的朋友去骗取宝宝信任,是不是很容易得逞?

三、侵犯孩子隐私权

虽然国内还没出台相关规定,但不可否认擅自将宝宝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平台,确实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宝宝现在尚小,可能对自己"被晒"没有意见,但当TA长大后,随着自我认知和判断力的增加,看到自己小时候被晒出的照片或视频可能会感到尴尬或不满,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晒娃”风险多,别让你的无心之失毁了孩子

如何在晒娃的同时,尽量减少潜在风险,保护孩子安全:

、关闭定位功能

发照片前先检查定位按键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亮的即为显示定位,爸妈们记得手动关闭之后再发微信。

、不晒有明显标志照片、不暴露个人信息

如果照片出现所住小区、孩子学校的信息,建议不发或者用美图工具抹掉重要标志后再发;不在配图文字中提及孩子小名、年龄、喜好等个人信息。

、尊重孩子 

等孩子会讲话、有一定自我意识的时候,晒娃前要征得孩子的同意,才能上传照片。

“晒娃”风险多,别让你的无心之失毁了孩子

文明晒娃,不仅仅是减少对其他人生活的打扰,更是对自家孩子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