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讀書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紙質圖書閱讀量為人均4.67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放眼世界,猶太人人均一年讀64本書,韓國為11本,法國為8.4本,日本8.4-8.5本,我國閱讀量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太明顯了。

我們從來未曾想過,智能手機竟然能發展到如此程度。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日接觸手機為87.87分鐘,接觸互聯網65.12分鐘,閱讀電子閱讀器為10.7分鐘。每天從清晨起床到閉眼睡前,我們手上都離不開手機,手機甚至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去哪都要帶上身。它帶給我們生活各種便利,卻佔據我們大量的時間。它不僅填滿著我們的碎片時間,還把我們整塊時間割裂開了。處於信息爆炸的快節奏時代,我們可以幾秒就獲得巨量的信息,可為什麼我們的知道的東西依然貧乏。匠心、專注、精進這些詞隨著手機的浸入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淺薄,因為總被碎片化信息和娛樂餵飽,以為自己不出門就能知曉天下所有事,事實是我們只管接受,不管消化,也不管吸收。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信息缺乏”而非“信息過剩”。,們無形中成為了“信息弱者”。要想變成“信息強者”,駕馭、運用信息,就去讀書吧。

為什麼要讀書?培根有句讀書的名言,“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你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的世界裡有巨大的知識寶藏和沉澱已久的文化瑰寶,在書中我們可以經歷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唯我獨尊的英雄事蹟、天馬行空的奇幻旅程,更重要的是,讀書能讓我們擁有重塑人生的力量。

何以解憂,唯有讀書

為了喚醒大眾對讀書的認知和重視,作為明治大學教授,《深閱讀》作者齋藤孝提出對讀書的獨到見解。他將人類的思想比喻成在地層深處的純水,將我們在現實世界面對的各種問題,比喻成河流表層的濁水。濁水又黑又臭又苦,純水又清又亮又甜。要想找到清流,只能不斷向下深潛。讀書,能教會我們掌握“深潛力”,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真諦。

讀書有三好:獲取信息、認識小我、賦予力量

自我學習能力有多重要,它能使你在職場獨步天下。讀書就是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很多人讀書的目的是獲取知識,提升技能,但如果不能很快提升技能,就會認為讀書不必要。獲取信息只是讀書的最基礎用途。讀書又不止於只是學習技能,它更大的作用,就是給予我們“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靈魂”。韓國第一任女總統朴槿惠年輕時經歷父母被殺,弟妹誤入歧途,沒人依靠陷入人生絕望困境。偶然一次她翻開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書中的智慧讓她獲得了重生。她這樣評價馮氏著作對她人生的影響:“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它蘊含了讓我變得正直和戰勝這個混亂世界的智慧和教誨。”馮友蘭的書啟發了朴槿惠“靈魂”,讓她認識到自己的內心,最終才能走出絕望成為總統。

一生一遇閱讀,與改變你的書邂逅是一種緣分

張愛玲有句這樣的話:“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書與人的關係,跟人與人的相遇關係很相似。在有限的時間裡、在茫茫的書海中找到一本能道出你心聲,幫你解決問題的書,難道不是最大的緣分嗎?找到合適的書就等於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樣,讀它就像跟這位朋友在聊天,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會令你興奮不已,可能會令你安定平穩。

為了珍視這段緣分,我們必須慎重選好書。要選好書,作者齋藤孝建議從輕鬆的文學書籍開始,選擇一些佳作電影的原著、傑出人物的傳記、報紙雜誌推薦的書目。最可能遇到改變你一生的書,就是傳世已久的經典名著。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後仍然可以觸碰你的心靈,指引你的方向。剛開始讀經典可能會比較難,可以先從解讀本開始,先從淺顯的部分入手。迷茫的時候看看,失敗的時候看看,得志的時候也應該看看。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書就像路上的標識,指引你走上自己的路。

讀書方程式——y=f(x),讀書的方法決定輸出的質量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讀書要講究方法,要將自己代入書中進行思考。作者齋藤孝用y=f(x)的函數式解答讀書方程式。X是素材,也就是我們閱讀的書籍,Y就是創意,也就是我們閱讀後取得的收穫,f就是每個人的思考軸心,不同的思考可以將同樣的X轉換成不同的Y。我們要尋找自己的f,可以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以書籍的觀點和知識,融入自己的身份,形成自己的思考。讀書的方法也應該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大部頭小說,可以通過跳讀的方式,重點讀對話部分,把握住各人物的關係和發展;工具書可以帶著問題去尋找解決方法,並在實際中論證書中方法對自己是否適合;經典名著就應該常讀常做筆記,像找一位尊者探究人生道理一樣,從閱讀中治癒心靈,獲取力量。市面上書籍那麼多,也不一定遇到都是好書,遇到壞書了也不要心疼浪費的時間。用“吐槽”的形式說出此書的利弊,很快你的洞察力和批判力提升了,你的獨立思想開始萌芽成熟。

在我看來,讀書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像刷牙洗澡一樣,不做會不舒服;讀書又是一件神聖不可侵犯的事,只有在讀書的時候我才能靜下心跟自己獨處;讀書更是一件童叟無欺的事,讀書時我們不需擔當角色,也不用承擔責任,沒有隱瞞,沒有欺詐,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盡情地發洩最深刻的情感。讀書讓你擁有不同視角觀察世界和人生,擁有充實和豐盈的心境,擁有取之不盡的能量,讓我們拿起身邊的書,進入自己的世界中,讓自己永遠心懷賢者森林吧。

何以解憂,唯有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