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曾國藩出生於一個半耕半讀的草根家庭,歷代祖上雖重視讀書,但從未有人考取功名。他的父親曾麟書參加十七次考試,方才中了秀才,彼時43歲。

曾國藩其實資質非常平庸,甚至算是個笨小孩,小時候通宵背書,連房樑上的賊都會背了,他還沒背下來,考個秀才楞考了7次才考中,甚至有一年考完,考官認為他寫的太糟糕,把他的文章貼在牆上做反面教材,這樣一個沒有家世,沒有天賦的中人,到底是怎樣逆襲一躍成為“滿清中興第一名臣”的呢?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三十歲時,曾國藩在當時精英聚集的翰林院任職,與這些優秀的同僚相比,他發現自身的許多缺點,於是曾國藩立志學做聖人,“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經過仔細思考,他選擇用寫日記的方法,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及言行,沒有達到聖人標準的,就自責,做深刻的反省。

為達到聖賢的標準,他把日記抄錄數份,給朋友們傳閱,讓眾人在後面加上批註及感想,或鼓勵,或批評。這大概是最早的粉絲跟帖吧!督促自己,以免懈怠,這一招果然效果明顯,曾國藩慢慢改掉了很多壞毛病。

這招大概是現在打卡的雛形吧!每個人都有惰性,想要把一件事堅持到底並不容易,那麼找出自己的弱點,並展示在別人面前,這招對大多數的人都是有效的。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孔子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曾國藩知不足,即反省,並立志改變,言必信行必果,終於成為一代名臣。唐浩明先生評價他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普通人的逆襲從堅持一個好習慣開始。

一件事做一次容易,做十次容易,做一輩子卻難上加難,曾國藩這日記一寫就堅持了一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努力做聖人。

正如他給九弟的信中所說;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村上春樹堅持寫作和跑步近40年,巴菲特堅持讀書和學習60年。凡是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的人,必然會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曾國藩家書》收集了他30餘年間寫給家人的150餘封書信,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生,軍事9大類主題。

全書彙集了曾國藩一生的智慧與感悟,是學習曾國藩修身,治家,平天下知識的最佳書籍。

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身以戒惱怒為本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

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這八本家訓概括了曾國藩的人生智慧與感悟,

為後輩豎起了一座思想豐碑,為無數後人頂禮膜拜。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毛主席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蔣介石評價他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蔣介石一生,手邊永遠有2本書,一本《聖經》,一本《曾國藩家書》。並把此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在我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教育薰陶下,修身,齊家,治天下,是所有讀書人的最高理想,而真正實現這個理想,最接近圓滿的,非曾國藩莫屬。

他以一個毫無家世,背景,資質普通的中人通過自己不斷摸索感悟,不斷修正改進,最終成為了晚滿中興第一重臣,文能應試,武能統軍殺敵,完美實現修身齊家治天下的宏願。他的治家方略在本書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勸晚輩專注,

他說; “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井,

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

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

看了這句話,我醍醐灌頂,世間的天才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都走在探索的路上,小冰老師也一再強調“一次燒開一壺水”,“把一釐米的知識深挖一萬米”,看準一個目標,專注做一件事並堅持下去,才能最終挖出甘甜的泉水。

找對方法,集中精力,深挖一個垂直領域,把該領域做到極致,把一件事做到精通,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曾國藩對讀書方法的感悟,更是讓我獲益良多,

1.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

2.溫舊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

3.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

4.作文宜苦思,不善做則如人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

我以前看書嚴重偏科,只看自己喜歡的書,以至於雖然經常看書但其實懂的並不多,寫文章更是無從下筆,看了這句話,我開始刻意擴充自己的閱讀領域,各個方面的書都去看。

學習曾國藩的智慧,知道不足,然後針對性的修正改變,成就更好的自己。

他是被多位偉人推薦的中庸之人,一個草根的逆襲之路!

讀這些家書,彷彿是一個溫和的大哥哥,一個慈祥的老伯伯對弟弟及後輩噓寒問暖,事無鉅細的一一道來,飽含著對後輩的期望和諄諄教誨,用自己此生積累的感悟與智慧,毫無保留的為後人指點迷津。

如果你也在讀書,治家,理財,用人等各個方面有疑惑,不妨和我一起打開這本書,共同學習這個為無數偉人推崇的思想者給我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