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這是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孤獨,從金山辭職後,閒下來的他,感覺自己被整個世界遺忘了。

很多人提到雷軍,就會下意識地想到小米,畢竟沒有雷軍,就沒有今天的小米。

但實際上,金山才是雷軍職業生涯的第一站,也是第一個成就功名的地方。

創辦於1988年的金山軟件,今年三十而立,在三十週年慶典前夕,雷軍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20年前和10年前的舊照,感慨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留在了金山。

從1992年加入金山,到2007年辭去金山CEO的職務,雷軍的第一份工作幹了16年,離開時已是38歲。

沉寂了三年,再度創業,用八年的時間,將小米成功上市,年近半百的雷軍成了千萬創業者眼中的神話。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才華是改變人生最有效的途徑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提到雷軍、提到金山,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求伯君。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16歲就參加高考,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國防科技大學的求伯君,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接觸代碼不久,他便成了學校裡聞名的計算機大神。

後來,用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求伯君敲出了十二萬兩千行的代碼,WPS1.0橫空出世,依靠強大的用戶體驗,積累下了2000多萬的用戶。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當時只有25歲的求伯君,有著「中國第一程序員」的稱號,是很多人膜拜的大牛,其中就有剛剛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年僅18歲的雷軍。

而雷軍同樣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用兩年的時間將四年的課程全部修完,雷軍曾笑著說,我當年席捲了武漢大學所有獎學金,這個真得不吹牛。

大學時代,雷軍獲得過「挑戰者」大學生科研成果三等獎、武漢大學三好生標兵、光華一等獎學金以及兩次湖北大學生科研成果一等獎...

從大二開始,雷軍就已經可以靠開發軟件掙錢了,也不再花父母一分錢。

因為能力出色,求伯君之後見到了「有為青年」雷軍後,力邀他加入金山,這才有了「金山人」雷軍。

如果沒有出眾的才華和能力,雷軍很可能不會是今天的雷軍。

職場上,這樣的人也不少,上班混日子,工作敷衍了事,這也直接導致能力平平。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知識、才華、能力,這些是改變人生和命運最好的,也是最低廉的途徑。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人因夢想而偉大,慾望是核心驅動力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大學時代,雷軍之所以會用兩年的時間修完四年的課程,是因為他的心裡有一團火焰,這個火焰的名字叫「夢想」。

大一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雷軍在圖書館裡看了一本名叫《硅谷之火》的書,講的是喬布斯這些硅谷精英們的創業故事。

書看完了,雷軍激動地幾天沒睡好覺,繞著操場走了一圈又一圈,心中有一個很強烈的聲音:這輩子一定要做一個不同尋常的人。

他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用兩年時間修完大學四年課程,結果他做到了,之後還有第二個、第三個目標,他也都做到了。

當初進入金山,除了對老闆求伯君的崇拜外,還有就是覺得在金山寫程序,能夠成就功名偉業。

雷軍曾開玩笑說,當時金山只有5個人,加上我才6個人,感覺有點被忽悠了,但同時內心又很激動,因為這5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程序員,大家在一起能成事。

2007年,金山上市,功成名就的雷軍退休,但有些靈魂是閒不住的,特別是有夢想的靈魂。

所以,雷軍才會發出「狂人式」的感慨:我除了錢,一無所有!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正因為心中的那團火依然在燃燒,感到自己離曾經的夢想漸行漸遠,所以40歲的雷軍,重新出發,拉起了一個14人的團隊,開始做小米。

雷軍說,人因夢想而偉大,無論你是誰,只要你有夢想,你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有人說,我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掙錢。

但要知道,你只有在某個領域成為頂尖,你才能真正掙到大錢,而要想成為翹楚,你又必須足夠熱愛,傾注全力。

所以,選擇工作和行業,不要因為要工作而工作,最好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有快感的工作。

或者說,你得學會從工作中尋找到樂趣,儘可能地做到熱愛正在做的事,這對你的個人發展,有很長遠地影響。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手腳通勤還不行,眼睛也要勤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求伯君曾用「鞠躬盡瘁,功在金山」來評價雷軍。

雷軍之於金山的重要性,不比諸葛亮之於蜀漢差多少。

聽過雷軍故事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有一個很別緻的稱號:勞模。

雷軍自己也曾說過,毫不誇張地講,我當時在金山的時候,基本是7×16小時的工作時間。

這種工作狂式的強度,直到他創立了小米才有稍許改變,變成了一天工作12小時左右。

雷軍在很多個場合提到了努力工作的必要性。

他說,我可能無意中使用了這世界上最高明的經營訣竅,就是拼命認真地工作。

所有高薪的背後,都是一幫玩命的人。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成功從來都不容易,你沒看到他們努力,不代表他們沒有努力,你想要比別人做得好,得到的多,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所以,即便你天資不錯,起點不錯,但同樣要努力,因為身後有很多人正在全力以赴地追趕你;而如果你能力不行,天賦不高,那就更應該努力,因為你沒有其他出路。

當然,在今天這樣一個風雲變幻莫測的時代,手腳勤快還不夠,眼睛和耳朵同樣也要勤快,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順勢而為,可能你再努力也沒用。

金山前期發展一直比較順利,1994年,微軟帶著word來到了中國,金山慘遭打擊,隨即集中精力和微軟對抗。

1998年,28歲的雷軍成了金山的總經理,那一年,馬化騰才辭職註冊成立騰訊,李彥宏還是硅谷的一名工程師,馬雲還沒有創辦阿里巴巴...

但就在1998年以後,中國迎來了互聯網發展的大浪潮,網易、搜狐、新浪、騰訊等等公司迅速起來了。

雷軍說,我們當時埋頭做WPS,忙著對抗微軟,無暇顧及大環境,到了2003年的時候,我們再環顧四周,發現已經遠遠落後了。

不要總埋頭苦幹,也要抬頭看路,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時候,時機和趨勢比努力更關鍵。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專注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有那麼一個階段,除了有錢,我一無所有......


金山是雷軍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就職時間最長的一份工作,從1992年進入金山,一干就是16年,將金山從一個幾個人的小團隊帶到了數萬人的上市企業。

專注,為一個目標傾盡全力,堅持到底,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為什麼很多人兜兜轉轉多年,卻始終沒有明顯的進步和成長,沒有混出名堂?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夠專注,不懂得堅持,遇到問題和困難,就想著躲開、逃離,而不是面對。

比如說,有些人因能力不行在工作中經常被領導罵,但他們往往想的不是提升能力,而是想著趕緊走人,找下一家。

離開是一個方法,但卻是一個蠢方法。

你不專注於能力的提升,不想辦法將工作做好,那麼你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罵,都會覺得領導要求高,不好相處。

很多時候,困難和挫折,才能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真正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不管是在金山,還是在小米,雷軍都遇到過很多的挫折,這麼大的企業肯定不可能一帆風順的。

在1995年,金山花了三年時間研發的「盤古組件」發佈了,這是雷軍被寄予厚望的產品,結果銷售慘不忍睹。

這件事對雷軍打擊很大,那段時間,他基本都是睡沙發上,因為躺床上睡不著,也曾想過出國,換一種活法。

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專注手頭的工作,一點點地改善,因為他的理想在這裡。

在商業場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雷軍總結了行走江湖的七字箴言:專注、極致、口碑、快。

專注被排在首位,而在今天這個比較浮躁的大環境下,「專注」是很多人身上都缺失的一種品質。

做一件事,學一樣東西,三分鐘熱度,靜不下心,耐不住寂寞,受不了挫折。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似也在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的一大原因。

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這是考驗,同樣也是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