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無現金社會,顧名思義就是刷卡支付、移動支付等“無現金”支付方式成為主流支付方式的社會。

在中國,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移動支付,街頭的一個小商販攤前也擺著二維碼,甚至有商家拒收現金,所以無現金社會的提法曾一度炒的火熱,但是無現金社會到底靠不靠譜,我們需要建設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支付環境呢?

中國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其實無現金支付在瑞典、芬蘭、新加坡、印度等很多國家都受到歡迎,世界上不少國家在大力推行無現金社會的建設,並將其視為節約社會資源的重要手段。

無現金支付有很多優點。

1.它能降低社會成本及減少環境損害,免去現金印製和流通過程中需要消耗的大量資源,節省運輸和交易成本。

2.它能減少細菌的傳染。現金流通過程中要經過雜亂的環境和人群,紙幣上會附帶很多細菌,容易進行傳播。

3.它更加安全,利用密碼或生物特徵等方式驗證增加了安全性,也減少了被偷的風險。

除此之外,無現金支付能減少假幣傳播、強化反洗錢的作用,各國也在實踐中積極推進無現金社會的建設。

中國的移動支付滲透率是全球第一,2017年中國電子支付比例高達76.9%,遠超全球平均水平;二維碼長期佔據著移動支付市場主導,隨著科技的進步,NFC技術、生物識別(刷臉、指紋等)技術等逐漸應用,前景廣闊。

中國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2017年2月28日,馬雲的支付寶曾公開宣佈,希望用5年時間,推動中國率先進入無現金社會。接著,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支付寶一直在履行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的諾言。

中國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發佈的《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51.11億筆,金額3687.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6.91%。但是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

從這些數據可見,中國的移動支付和支付機構發生增長率,遠高於其他非現金支付業務。移動支付以及無現金社會屬於是一種必然會到來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決定中國無現金社會與否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政策和法律是否會賦予其法定地位。這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最後,我們真正追求的其實不是絕對的無現金,而是支付方式的多樣性,消費者有選擇支付工具的權利,商家有提供多種支付方式的義務。由於商家面對的消費者是多樣化的,單一的支付方式既失公平,也損效率。所以要積極推進銀行卡、二維碼、NFC、刷臉等多種支付工具的應用,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切實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支付需求,這不僅是商家的責任,也是能夠提高他們競爭力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