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曆書》雲:“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我們就要告別春天,進入夏季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一個節氣都有相應的傳統食俗,立夏也不例外。立夏這一天民間也有流傳著很多傳統食俗,那麼你知道哪些是屬於立夏的傳統食物呢?下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明日立夏,這8道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立夏蛋

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每逢立夏,江南地區的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鹹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這樣的說法雖然沒什麼科學根據,但歷經世代相傳,最終成為立夏的習俗,而且“吃蛋拄心”,這也正與中醫理論上的“立夏養心”不謀而合。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立夏飯

傳統的立夏飯也是有5種顏色的豆子加上大米制作而成的,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資的豐富,後來變成糯米加上新鮮的蠶豆豌豆春筍,莧菜等一些蔬菜做成寓意“五穀豐登”的意思,頗具儀式感。而且有句老話說,“千補萬補,不及立夏一補”,吃立夏飯,還因為這一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晝夜溫差大,人體消耗隨之加大,身體會覺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更注重養生保健。吃立夏飯同時也寄語人們希望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立夏果

立夏果,又稱立夏粿,是江西弋陽一帶立夏節氣的特色食品。在過去立夏是重要的節氣之一,人們會聚在一起,婦女們提前一天就準備好立夏果,在立夏當日將做好的立夏果與家人和鄰里之間相互贈送立夏果,人們認為立夏當天使用立夏果可以一年消病除災。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後揉爛,搓成小糰子,加入豆芽、豆乾、蝦皮、豌豆之類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傳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種越多就表示春收越豐富,喜慶有餘。

嘗三鮮

“不時不食”,是老祖宗留下飲食養生秘訣,大自然在不同時節提供了不同的食單,吃時鮮的、新鮮的蔬菜,是身心平衡的養生之道。所以民間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即立夏之日,要品嚐三類時令鮮食。三鮮一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或者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有櫻桃、枇杷、杏子(或者是青梅、杏子、櫻桃)。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或者是鰣魚、鯧魚、黃魚)。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立夏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古時的立夏茶又叫七家茶,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婦女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立夏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立夏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時補充水分。所以現代人大多喝一些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茶,如綠茶、龍井茶。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烏米飯

民間有立夏日吃烏米飯,到了立夏的這一天,江南地區幾乎人人都要吃,據說可以祛風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蟲叮咬之說。烏米飯實際上就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用一種名叫“烏飯葉”的野生灌木葉子,經過清洗搓葉、瀝汁,然後按照烏葉汁的比例稱好糯米進行浸泡,經過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變成“烏黑”糯米,然後瀝乾烏葉汁,上籠蒸熟即可。

明日立夏,這8種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蝦面

閩南有句老話“立夏吃蝦面,吃了勿會破病。”意思是說,吃了立夏的蝦面,日子過得生龍活虎,不怕夏令疾病攻擊。在閩南,有立夏日吃蝦面的習俗。據說是由於“蝦”與“夏”的閩南語同音,而蝦煮熟後變為吉祥的紅色,以此表達對夏季健康不生病的美好祝願。有的地方還把紅糟摻入麵條中煮熟,也是取其吉祥、發達之意。

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糯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立夏吃的8種傳統美食,忙碌的都市生活,你或許不會在意節氣的到來,但是,每個節氣仍舊保留著它的特性,細細找來,既是美食的享受,也是生活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