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之竹王傳說

古時候,石門山腳下有個女人,有一天她到河邊洗衣裳,洗著洗著,河裡漂過來三節楠竹,楠竹裡頭傳出嬰兒啼哭的聲音。

故事:民間故事之竹王傳說


女人覺得害怕,伸手把那楠竹推開。沒想到,不推還好,她一伸手去推,那三節竹子反倒跟上她了,隨水流到她腳邊,不再流走。

女人破開大竹,見竹筒裡頭躺著個男孩兒,長得端正清秀,哭聲清脆響亮,目光炯炯有神,女人一見很喜歡,把他帶回家養起來。

因為這孩子是從竹節裡頭生出來的,女人給他取了個名字,叫“竹生”。

竹生長到十二歲,成了遠近有名的孩子王,很奇怪,不僅村裡的小孩子聽他話,山上鳥雀、河裡魚蝦也聽他話。竹生日日呼魚喚鳥,好不得意,大夥兒也不喚他“竹生”了,個個開玩笑叫他做“竹王”。

一天清晨,竹生照例出門去捕魚,也像往常一樣不撐漁船,只帶個魚網,坐到水邊石頭上,遠遠見河裡遊過一群魚,竹生伸手招呼道:“魚兒,魚兒,過來!”

那群魚聽他叫喚,馬上調轉方向,朝他游過來。

等魚兒游到腳下,竹生揚網一撒,那群魚給他網住了。

這時,河邊竹林裡走出個老乞丐,問竹生說:“你這網魚的功夫,誰教你的?”

“沒人教,我自己會的。”

“這就對了,你是我要尋找的人。”老乞丐說,“你到我面前來,拜我為師,我教你做一翻大事業。”

那老乞丐穿得破爛,又老又醜,竹王瞧他不起,順手捉一條魚扔過去:“你有啥樣本事,敢當我師傅?”

“我本事有多大,以後你慢慢會知道。你這魚我收下了。等會兒你回家煲一個鮮魚竹筒飯,帶到這兒來,我慢慢教你。”說完,老乞丐跺一跺腳,腳下生出一朵白雲,老乞丐踏著白雲,升到竹林上空去了。

竹生知道自己遇上神仙了,馬上回家煲好一竹筒鮮魚飯,帶到河邊竹林來拜師。

老乞丐吃了竹筒飯,教竹生砍下兩株楠竹,削成薄薄的篾條,一老一少編了兩個竹籃。竹籃編好了,老乞丐讓竹生拿竹籃到河邊去打水。

兩個竹籃放下水去,兩個竹籃提起水來。竹生編的竹籃只打上來半籃水,老乞丐編的竹籃卻裝了滿滿一籃水,一滴也沒有漏出來。

老乞丐不吭聲,用那一籃半水和了稀泥,從腳下挖起泥巴,十個手指頭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很快捏成三隊兵馬。老乞丐朝那隊兵馬吹一口氣,泥兵泥馬立即活過來,練兵的練兵,搭營的搭營,燒飯的燒飯,一行行一列列,井井有條。

竹生見泥兵泥馬好玩,也照著樣子,用泥巴捏了三隊兵馬,“呼”一聲朝它們吹一口氣,那兵馬果然也活了過來,練兵的練兵,搭營的搭營,燒飯的燒飯——可是,飯還沒燒熟呢,那泥兵泥馬散了架,一個個倒在地上,變成一灘泥。

“你天賦極高,可惜性子太急。”師傅說,“竹生,你要記著,想要成事必須沉得住氣。你要心聚神凝,慢慢把胸中真氣吹出來,吹真氣的時候,不能發出‘呼呼’聲。”

竹生照師傅教的方法,沉住氣,心聚神凝,慢慢吹出真氣,不發出一點聲音。果然泥兵泥馬活過來就不再散架了。竹生很喜歡玩泥兵馬,他每天跟師傅到河邊捏泥人,吹活了就指揮兵馬打仗玩兒。就這樣,每日玩到天黑,天黑了,月亮出來,老乞丐就吹響衝鋒號,讓那些兵馬跑進竹林去。

就這樣每天學藝玩耍,捏泥兵泥馬打仗,玩了兩三年,竹生玩膩了:“師傅,你還有別的本事嗎?”

“下一樣本事,要到你滿十六歲才能教你。”

那竹生向來性子急,等不得時日,信口騙他師傅:“你快教我,上個月我就滿十六歲了!”

其實,那一年,竹生才剛剛滿十五歲。

竹生身材長得高大,人也聰明,師傅也就沒有疑心,他帶竹生來到竹林深處,手指著竹林中最老的那株楠竹,喃喃唸了幾句咒語。

“竹生,今天你先回家,明日清早拿家裡的菜刀出來,砍下這株竹,你要把它做成一把弓,三支箭。弓箭一做好,你馬上帶到石門旁邊的石洞找我。”

說完,師傅就走了,回到那石洞去。

第二天清早,竹生拿菜刀砍下那株老楠竹,剛剛好做成一把弓,三支箭。竹生帶上弓箭走進石洞,只那老乞丐端坐在洞中央練氣,面前放著一個大銅盆。

“竹生,把你的弓箭放入銅盆。”

竹王把弓箭放入銅盆,老乞丐張開嘴,從嘴裡吐出三隻烏鴉,烏鴉一入銅盆,馬上變成三團金火,竹弓和竹箭在銅盆裡燃燒起來。

很奇怪,竹弓和竹箭雖然燒著了,卻沒有化成灰燼,反而越燒越翠綠,越燒越明亮。

老乞丐咳嗽了三聲,因為吐出了那三隻烏鴉,他的聲音變得很蒼老:“竹生,事到如今,我不再瞞你,我家原本是皇族,現在皇位本來應該我來坐的,因為奸臣謀害,才隱姓埋名,隱居在這石門山。我祖父修煉60年,煉成一把寶刀,能擋水火風雨;我父親修煉60年,煉成一條神鞭,能打出十萬神兵;我修煉60年,煉成七個雞蛋,能砸開神山石門,放出一匹神馬。現在寶器煉成,但是我老了,已經沒有力量完成祖宗的心願。現在,這些寶器都歸你了。只要你按我說的話去做,一定能射死奸皇,除去逆賊。”

竹生問:“我應該怎麼做呢?”

老乞丐帶竹生走出洞門,讓竹生搬石頭封住洞口:“竹生,從今天起算,過七七四十九天,銅盆裡的弓箭就能煉成通天神地鬼的魔力,到時你走上山頂,彎弓搭箭,朝北方皇城射去,就能射死皇帝。射出魔箭之後,你馬上回到石洞,搬開銅盆,三樣寶器就在銅盆下面。你拿七個雞蛋砸山腳的石門,石門會打開,神馬會跳出來;你騎上神馬,拿神鞭抽打山上的楠竹,楠竹就會爆裂,出來十萬神兵;你只管帶領神兵迎戰皇城來的軍隊,他們用火攻你,你拿寶刀擋,火就燒回他們身上;他們用水攻你,你用寶刀擋,水就衝回他們身上。不過你要記著,竹林神兵只在這石門山方圓百里才有威力,你守住石門山自立為王就好,絕不要貪功冒進,否則就前功盡棄。”

竹生一一答應,老乞丐脫下草鞋,赤著腳,打散頭髮,側身鑽入那一線天的石門,消失不見了。

竹生向來性子急,哪裡等得七七四十九日?不到二十日,他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坐也不安寧,睡也不安寧。好不容易熬到第四十七天,他心癢得受不了,提前去到石洞前,搬開封住洞口的石塊。

一陣風吹進去,銅盆裡藍幽幽的火一下子搶上洞頂,再一陣風吹進去,銅盆裡的火熄滅了。

被三昧真火煉了四十七天,魔弓魔箭發出碧綠的光,就像四段仍然活著的竹子。

竹生拿起魔弓,魔弓十分清涼,好像被冰雪鎮過。他走上山頂,朝向北方皇城方向,彎弓如滿月,箭發若流星,“嗖——嗖——嗖”連發三箭。

三支魔箭一離開弓弦,馬上消失不見。

先不說竹生,只說那皇城裡的皇帝,這會兒正在朝堂議事呢,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皇帝端坐金龍寶座中央。突然,三支綠竹箭凌空飛來,直射向皇帝心口。皇帝心口連中三箭,嚇得從龍座上滾落下來,昏倒在地,不醒人事。

文武百官亂作一團,宮廷御醫急急趕來,扶起皇帝,檢查傷口,幸好,這三支箭到金鑾殿已是強弩之末,射到皇帝心口已經沒力量了,三支綠竹箭的箭尖射穿龍袍,只傷了皇帝一點皮肉。

皇帝心驚膽戰,冷汗直冒,當即命令當朝太師徹查這起冷箭事件,務必找到射箭的人,以絕後患。

那當朝太師也通一點法術,他拿那三支竹箭問卜推算,很快鎖定石門山。

皇帝說:“我要親自帶軍隊去石門山,捉住那個逆賊,把他五馬分屍,解我心頭大恨!”

於是乎,皇帝率領二十萬大軍,向石門山行進。

再說那竹生,射出三支魔箭之後,馬上回到師傅的石洞,搬開銅盆,取出師傅留下的三樣寶物。當晚月亮出來,月光照亮石門,他拿七個雞蛋來到石門的崖壁前,那石門陡峭、狹窄,只露出一線天光。竹生脫下草鞋,赤腳站在石門前,手舉雞蛋,奮力朝石門的崖壁砸去。

砸第一個雞蛋時,只聽見“轟隆”一聲響,石門裡頭冒出來一股白生生的煙霧;

砸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聲音越來越響,煙霧越來越濃,濃霧中生出火光,砸到第七個雞蛋,石門裡頭火光沖天,崖壁“轟隆隆”一陣響,石門朝兩邊打開,緊接著,一道白光閃過,從石門裡頭跳出來一匹銀光閃閃的大白馬。

竹生大喊一聲,喚得那匹神馬來到身邊,他縱身一躍,騎上神馬,神馬高聲長嘯,馱起竹生,騰雲駕霧,從山腳下跑上山頂,又從山頂跑下山腳。就這樣跑了兩轉,那石門山漫山遍野的楠竹,聽到神馬長嘯聲和馬蹄聲,就像被激怒了似的,支支站得直挺挺,在風中抖個不停,竹節中傳出千軍萬馬的嘶殺聲。

竹生抽出神鞭,一面在山間跑,一面揚鞭“噼噼啪啪”朝楠竹打去,楠竹被那神鞭打中,就像著了魔,一個個竹節膨脹起來,緊接著“砰砰砰”炸裂開來。爆炸起響個不停,數不清的士兵從竹節跳出,那些士兵個個騎著馬,身穿盔甲,手執著長竹鞭,腰佩金寶刀,他們見風就長,只一會兒工夫,一個個長得身高體壯,威猛異常。

竹生拿神鞭打了一夜,一共打出來十萬神兵。

有了這十萬神兵,竹生在山上自立為王,自稱為“竹王”。

白日裡,神兵隱藏在竹林深處,曬太陽,喝風露,養精蓄銳。

到了夜晚,竹生就帶上神鞭和寶刀上山練兵。練了三七二十一日,八卦兵陣練成,官兵也到了山腳下。

兩軍對陣,短兵相接,見官兵逼近,竹林神兵舉起竹鞭奮力抽打,但凡被竹鞭打中,官兵立馬倒在地上,動彈不得。不一會兒,官兵就倒下一大片,皇帝一看這陣勢,大吃一驚,連忙命令官兵後退三十里。

退兵三十里,官兵就地安營紮寨,那當朝太師起卦一算,又算出玄機,他向皇帝獻策說:“皇上不用擔憂,那石門山竹王的兵馬五行屬木,明日等他們追過來,我們用火燒他。”

果然,第二日,竹生帶領軍隊攻過來了。

太師找來三百頭騾子,在騾子身上綁滿松枝和芒草,他把騾子趕到陣前,一見竹王的神兵過來,立馬點燃綁在騾子尾巴上的松枝,那群騾子被烈火驅趕,嚇破了膽,拼了命朝十萬神兵跑去。

見火騾衝來,竹生不慌不忙,只抽出寶刀一擋,“呼”一聲,那把寶刀迎風長大好幾十倍,刀面頓時變得明晃晃、亮晶晶,看上去好像一面明鏡。

三百頭著火騾一看那刀面上的影像,以為對面正有三百頭火騾子衝殺過來,嚇得掉轉頭猛跑,這一跑不得了,正正跑到官兵的營寨中,把官兵的營寨和糧草全燒光了。

官兵節節敗退,竹王大獲全勝。這一下,竹生連贏兩場仗,他年少輕狂,就不再把官兵放在眼裡,他忘記了師傅的叮囑,一味帶兵猛追,追呀追,追到了京城。

皇帝入了京城,關緊城門,吩咐官兵在城牆上死守。

竹生的十萬神兵在城外攻了三天,因為遠離石門山故土,神兵漸漸變得萎靡不振,喝水不甜,吃飯不香,到了第四天,太師命令官兵朝城外的神兵發射焰火彈。

結果,那神兵一捱到火就著了火,不過一個時辰,竹生的十萬神兵,全都被燒成灰燼。

官兵打開城門,像潮水一樣湧出來,見大勢已去,竹生慌忙騎馬逃跑。

他在前面跑,官兵在後面追,神馬馬不停蹄,跑了三天三夜,馱著竹生逃回到石門山。大白馬來到石門前,一躍身跳了進去。只聽得“轟隆隆”一陣響,石門越收越窄,終於閉合了。官兵用斧頭鑿,用猛火燒,又抬大石撞,他們用盡了辦法,也不能夠把石門打開,最後,那太師想不出辦法,只得帶兵回京城覆命,說竹王已經死在石門山上。

不過,傳說竹王沒有死,他成了神——直到現在,依然時時顯靈,在有月亮的夜晚,石門山下的村子裡,能聽到千軍萬馬的嘶殺聲——那是竹王在練兵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