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周勃如何發現自己的天分並有所作為

看周勃如何發現自己的天分並有所作為

周勃攻城

生活中有一些幸福的人,早早地發現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並能以此為職業,譬如法布爾,在觀察昆蟲的生死循環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而大多數人,面臨的最緊要的的問題則是如何生存,譬如周勃。生活的艱辛掩蓋了其他的可能性,身強體壯、臂力超群的他進入了喪葬行業。強大的肺活量,充沛的丹田之氣的主要用途是在紅事白事中幫主家吹管樂。

我一直在猜測,周勃和陳平關係緊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共同的喪葬業從業經歷。這段經歷能讓二人之間擁有許多的共同話題。無需深奧的理論,生活能教會一個人如何在喜事中把樂器吹得熱情洋溢,在喪事中吹得如泣如訴,飽滿的情緒在喜事和喪事的氛圍中自由切換。當呂雉問眾位大臣,她的兄弟應不應該封王時,王陵說不行,高祖說過異姓稱王天下共擊之。陳平和周勃都說,有啥不行呢?高祖拿主意時封子弟,太后拿主意時封兄弟,行!王陵想不通,私下還找周勃和陳平對質。其實有啥可對質的呢?誰給錢聽誰的,按生意的慣例辦。一看王陵就知道沒有在喪葬行業鍛鍊過,果然,幹不了幾天就下崗了。

同是喪葬行業出身,能力也有差異。周勃早就明白,陳平比他聰明得多,目光也長遠的多。同樣的一場葬禮生意,他只能在一邊吹小調,上不了檯面說話,他佩服能上臺面說話的人。陳平上得了檯面,見什麼人該說什麼話,話說到什麼分寸,應對自如。周勃知道自己說不好,就少說,多聽,這也是智慧。不過,聽有時也聽不懂。劉邦有時把大臣和博士們召集在一起,周勃最怕博士發言,他聽不明白。他看一看陳平,時不時點頭讚許,深會要領的樣子,周勃就感覺手心冒汗有點著急。不過這不妨礙他對讀書人的敬重,陳平就是因為讀書多才變得這麼聰明的。雖然在聽讀書人講話方面,他完全沒有信心,但是隻要縱馬疆場,他就能感覺到無比的自信。

當他力挽強弓射倒了遠處奔襲而來的秦兵時他明白了力量的價值和他所擁有的天賦。在如雨的落矢中,他頭頂盾牌手持長梯身先士卒,當渾身血跡率先登上城牆的一刻,從對手恐懼的目光中他感覺自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像砍瓜切菜一樣追逐四散的守軍,粉碎敵人的鬥志,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我們從他的兒子周亞夫如何在細柳營治軍,可以揣測周勃如何管理千軍萬馬,一個不通文墨的粗人如何憑藉自己的天分總結成敗得失。戰場是公平的,消滅敵人自己存活下來就是勝利。從秦軍到楚軍,從叛軍到匈奴,無論對手是誰,周勃總是獨當一面,斬將奪兵。劉邦指向哪裡,他就打到哪裡,直到天下太平。

劉邦去世後,周勃憑藉柔軟的身段度過了十幾年安穩的日子。呂雉的手腕他是知道的,即使讓他當個進不了軍營的光桿太尉,他也不敢有任何不滿。呂后去世之後,情況就不同了。光桿丞相陳平和光桿太尉周勃順利實施了除滅呂氏一族的計劃。不過,出於恐懼而裝傻殺了孝惠一脈確確實實犯了大忌,這件事情只能算到周勃頭上,註定要留下後患。

即使文帝把女兒嫁給周勃的長子,也不能打消周勃的疑慮。在陳平去世後,沒有了周勃信賴的能幫忙拿個主意的人。當文帝要求周勃回絳縣後,呆在家裡的周勃每次聽到有官兵來訪就很緊張,擔心是文帝派來抄家滅族的,每次都拿著兵器相見,弄得大家都很緊張,最後把自己弄進了監獄。在吃了不少苦頭之後,周勃才明白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幾乎散盡家財後,太后的弟弟薄昭幫上了忙,通過太后的壓力總算把周勃放出來了。周勃明白這是為什麼,犯了錯就要承擔代價,他是幸運的,還能留下一條命。

被劉邦稱為“厚重少文”的周勃做的最令人驚訝的一件事情是安排德高望重的儒生給竇皇后的兄弟當老師。這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直接造就了尊崇儒術的竇嬰,繼而影響了漢武帝。

周勃從一個討生活的手藝人逐漸成長,在生活發生鉅變後明白了自己的天分在哪裡,在利用自己的長處的同時還通過學習彌補自己的短處,在風雲變幻的危局中堅持思考,堅持傾聽,自己也成為一個目光長遠的人,值得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