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國家領導人的他們會為誰寫文章?

撰文丨邢穎 編輯丨張偉

5月11日,吳文俊逝世四天後,也是遺體告別儀式的當天,溫家寶撰文追憶了這位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文章於次日刊發在中國科學院網站。文章披露,告別儀式當天,溫家寶趕到八寶山殯儀館送別吳先生,向他作最後的告別。

文中寫道,“這幾天,我經常思念吳先生,夜裡常常輾轉反側,久不成寐,和吳先生交往的往事不時湧上心頭”。

“4月初,泰國公主詩琳通訪問中國期間,贈送我一些芒果。我立即想到吳先生。4月8日,我派工作人員將芒果轉送給吳先生。在聯繫過程中才知道先生於3月下旬因病住院,工作人員將芒果又送到醫院,並轉達了我的問候。”他動情寫道:“誰知這竟然成為我對先生的最後一次問候。事後我得知,在吳先生神志清醒時,家人向他轉達了我的問候,老人還說‘謝謝’。但沒能再見上先生一面,是我終生的遺憾。”

曾是國家領導人的他們會為誰寫文章?

2010年,溫家寶在北京看望吳文俊院士

文中,溫家寶還回憶了和吳文俊的其他“交集”。最後,他給予了這位數學家高度評價:“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數學,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這並非溫家寶第一次撰文回憶逝者。

2010年1月13日,當時擔任國家總理的溫家寶在《人民日報》撰文懷念原地質礦產部部長孫大光,當日是其逝世五週年紀念日。“我與大光同志於1981年8月第一次接觸,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得到兼有領導、嚴師、益友的感受。大光同志對我和同期一批中青年幹部的關懷、教誨和培養,情真意切,言猶在耳。”溫家寶在文中如是回憶。

曾是國家領導人的他們會為誰寫文章?

此外,他還特別提到孫大光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年輕幹部的培養和選拔。從1980年開始,孫大光從擢升為省局領導的中青年幹部中篩選若干優秀分子作為考察對象,親自帶隊赴基層做三四十天的流動調研。溫家寶表示自己“有幸參加了第二批和第四批考察”。他講述了自己的親身感悟,“在大光同志的言傳身教、年輕幹部相互學習和向基層幹部學習中獲益良多、終身受用,也切身感受到大光同志為此的殫精竭慮……我們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就是這樣從山溝裡被選拔出來,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

同樣是在2010年,4月15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溫家寶追憶胡耀邦的《再回興義憶耀邦》,開頭寫道,“前些天,我到貴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這片土地上,望著這裡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隨耀邦同志在這裡考察調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興義派我夜訪農戶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斷浮現出耀邦同志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懷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湧動,久久難以平復。”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梳理發現,在任上或退下來之後曾撰文回憶逝者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有好幾位。比如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就撰文回憶過陳毅和谷牧。

2011年,他在《解放日報》撰文回憶陳毅在復旦大學一次令人難忘的講話,當時李嵐清是在座的復旦大學學生之一。儘管時隔60多年,李嵐清仍清晰記得陳毅講話的細節,“他開門見山,沒有半句空話,首先講了上海的形勢,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分析,比大家感受的更深刻更透徹,並且充滿信心和決心地告訴大家應對的措施。”2014年穀牧誕辰一百週年之際,李嵐清撰文回憶,“谷牧同志不僅曾經是我的領導,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曾是國家領導人的他們會為誰寫文章?

同樣在追憶文章中曾提及自己學生時代的,還有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

“我第一次見到呂東同志,是1951年7月,在東北人民政府歡迎關內大學應屆畢業生參加東北經濟建設的大會上。呂東同志作為東北工業部第一副部長,在大會上致歡迎辭。我作為學生代表,也在會上發了言。”隨後,朱鎔基被分配到東北工業部計劃處工作,一度成為呂東的下屬。

朱鎔基與這位曾經的上級保持了多年來往,據他回憶,“1998年以後,呂東同志身體不好,多次住院。這時我去看他,已經不復見當年的豪邁談吐和爽朗笑聲,但是,臉上總是保留著溫和的微笑。2002年5月8日,我接到‘呂東同志病危’的通知,當即趕到北京醫院,和已先趕到的寶華同志一起,懷著哀思,默默送別呂東同志。”

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曾以“晚輩”的身份撰文懷念兩位“長輩”,他們均與曾慶紅的父輩有淵源。一位是前上海市委書記汪道涵,另一位是中共元老宋任窮。2010年,在汪道涵逝世五週年之際,曾慶紅撰文回憶,“道涵同志是我十分敬重的長輩,我們兩家可謂世交。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家父曾山與道涵同志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他還寫道,“作為長輩,道涵同志是看著我們長大的。1984年我調到上海工作,當時,道涵同志是上海市市長,是大家尊敬的領導,我就有了更多的機會當面向他請教。”

2009年紀念宋任窮誕辰100週年之際,曾慶紅以《功績垂青史 風範澤後人》為題撰文懷念。“鍾月林阿姨(宋任窮妻子)和我母親十分熟悉,她們是從中央蘇區出發走完長征的特殊連隊中的親密戰友,我母親生前講過許多他們長征艱苦歲月的故事,我一直記憶猶新。”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也有多位時任或原任領導人撰文回憶同一逝者的情形,比如鄧小平。在1998年鄧小平逝世一週年時出版的《回憶鄧小平》中,有包括吳邦國、李嵐清、榮毅仁、谷牧等在內的多位“重量級”作者撰文懷念鄧小平。 而在2004年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的時候,當年第16期《求是》也曾刊發包括李鵬在內的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撰寫的多篇追憶文章。

曾是國家領導人的他們會為誰寫文章?

資料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日報 中國科學院網站等

校對 | 李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