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很多學生高考一本二本壓線,國內上不了什麼好的大學。覺得德國免學費性價比高,那麼就去德國留學吧。但是辛辛苦苦4年畢業回來,一看畢業證嚇傻了。懷疑自己讀了一箇中國的大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德國的大學分為綜合類大學應用技術類大學。德國有400所左右的高校,綜合類大學有110所,應用科技類大學有233所,剩下的就是一些藝術類和體育類的院校大概有58所,從數量來看應用科技類大學是最多的。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那麼什麼是應用技術類大學呢?是不是就是我們中國家長認為的大專呢?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因為應用技術類大學在德語中被稱為:Fachhochschule,簡稱“FH”,這個詞是Fach(專業)和hochschule(高校)兩個德語詞組成,直譯成中文就是“專業高校”的意思,其對應的英文名稱是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正確的中文翻譯是“應用技術大學或應用科技大學”。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為什麼中國家長對於這類德國大學非常不屑呢?其實主要是中德早期翻譯的問題。因為前些年對於FH這類大學的中文翻譯並不準確,我國各類雜誌上出現過的FH的中文譯名有:高等專業學院、專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高專、專科高等學校、專科大學、高等專科大學、工業技術大學等。再加上中國並沒有相對應的體制,很容易讓家長產生高職類院校的誤區。

事實上2008年中德兩國教育部簽署備忘錄,中國教育部是完全認可德國應用科技類大學頒發的本科學歷的。如果德國的應用科技類大學真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專,那麼中國教育部又怎麼會成為它們為本科文憑呢?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那麼既然都是本科文憑,為什麼德國會分為綜合類大學(UNI)和應用科技類大學(FH)呢?這兩類大學又有什麼區別呢?

1、學校規模和師生人數的區別

UNI的規模(面積和學生人數)要遠遠大於FH。FH平均大約有4500名學生,而UNI平均學生數是16500人。所以FH的師生比要比綜合類大學高很多,很多FH都是小班授課,師生關係非常密切。但是Uni則往往是四五百人的大課堂,一個學期的課上下來,教授可能都叫不全學生們的名字。這就意味著FH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和教授接觸溝通,有更多的機會享受學校的硬件和軟件等資源。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2、授予學位的區別

在德國,FH 只有本科和碩士,沒有博士學位,但是Uni本碩博都有學位授予權。也就是說,如果希望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那麼只能選擇Uni。可以選擇在FH讀完本科和碩士,再申請Uni的博士,或是在FH 上本科,再申請Uni的碩士和博士,都是可以的。

3、專業設置的區別

Uni的專業設置很廣泛,幾乎什麼專業都開設,但是FH設置的專業數量有限,多為設計、環境、商科或者理工科等應用領域的專業。哲學或社科類、自然科學類專業幾乎是沒有的。

但是很多特色專業只在FH設立。就拿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這個專業來舉例吧,只有慕尼黑工大和烏普塔爾大學這兩所綜合類大學開設,其他開設該專業的二十餘所大學均是在FH;再比如中國學生偏愛的室內設計、平面設計、旅遊管理等專業,全是在FH才開設。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4、學業難度區別

很多人關心德國到底難不難畢業呢?其實也取決你讀的大學是Uni還是FH

Uni側重理論性和研究方向的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因此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非常紮實,Uni的學生具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自己決定學習的進度和方向,而且考試也相對較難,課時量也很大,因此在德國綜合類大學裡延遲畢業的現象非常普遍。經過Uni幾年的打磨,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不可小覷的,更容易受大型企業的青睞,特別是理工科和商科類學生,在就業中優勢明顯。

FH比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試,課程設置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實踐能力,面向就業,課程難度沒有Uni大,很多學生能用兩年時間就修完了三年本科課程,幾乎不存在延期畢業的現象。 FH約一半的課程都有在企業裡面實習,學生可通過實踐,熟練相關操作,在大學階段積累大量的經驗,為將來就業提前打好基礎,因此德國的中小應用型企業非常喜歡FH畢業的學生。要是招聘的是Uni的畢業生的話,還要再讓他們實習,鍛鍊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再篩選需要的人才,過程就顯得比較費勁。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畢業了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業的問題!

5、就業情況的區別

Uni的畢業生薪資水平,本科生2000歐,碩士則為2400歐。目前Uni的學生在畢業半年內找到工作的比例是54%。FH的畢業生薪資水平,本科生1800歐,碩士2300歐。畢業半年內找到工作的比例高達92%。

高考後去德國留學,辛辛苦苦會不會只讀了個大專?


最後,世界大學的排行榜上,是看不見應用科技類大學的蹤影的,進入排行榜的全是綜合類大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應用科技類大學不好。FH大學也培養了大批人才,被譽為是工程師的搖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工程師是從FH畢業的,德國大眾汽車現任總裁馬蒂亞斯·穆勒就是畢業於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FH München)的計算機專業。而米特韋達應用技術大學則走出了奧迪公司的創始人August Horch和歐寶公司的創始Friedrich Opel、DKW公司創始人、電視機PAL-制式的發明人Walter Bruch、GE的副總裁 Gerhard Neumann等數位大咖。近年來,FH的畢業生在德國職場上的歡迎度越來越高,德國青少年也更加偏愛FH。

但是為什麼這些培養了無數企業家和工程師的德國大學排名並不高呢?可以參考的前一篇講德國大學排名的文章瞭解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