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哪裡的病毒含量最高?武漢大學:患者使用的廁所中

來源:生命科學前沿


4月27日,Nature(《自然》)在線發表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教授領銜的抗疫科技攻關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並作為亮點論文(Featured article)進行推薦。


氣溶膠傳播哪裡的病毒含量最高?武漢大學:患者使用的廁所中

△文章截圖


武漢大學為該論文第一署名單位藍柯教授、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伏晴豔高工(教授級)、復旦大學闞海東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何建輝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元、陳宇、郭銘和香港科技大學寧治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武漢大學新冠肺炎研究專項基金、泰康集團和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以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和武昌方艙醫院的大力支持。


新冠肺炎在全球的暴發和流行對公眾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關鍵的防控措施之一。飛沫和接觸傳播被證實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主要傳播途徑,而目前對其

氣溶膠傳播途徑還所知甚少。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一線醫護人員進行吸痰、插管等臨床救治操作時常暴露於患者產生的大量氣溶膠中;而公眾因普遍缺乏對氣溶膠科學知識的瞭解,不少人將它視作“防不勝防的空氣傳播”,感到焦慮和茫然。


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回應公眾關切,併為政府疫情防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在武漢地區疫情的高峰時期,由藍柯帶領團隊骨幹深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及普通病房、武昌方艙醫院病區及廁所、居民小區和超市等具有代表性的醫院及公共環境等採樣點,進行氣溶膠樣品的採集,並利用團隊前期研發的新冠病毒數字PCR檢測等技術,定量分析了各採樣點樣品的新冠病毒氣溶膠載量及其空氣動力學特徵。


氣溶膠傳播哪裡的病毒含量最高?武漢大學:患者使用的廁所中

△ 醫院和公共環境各採樣點的新冠病毒載量(拷貝數/立方米空氣)


研究結果表明,在當時嚴格防控的條件下,兩所醫院和公共環境總體是安全的。但在患者使用的廁所中氣溶膠病毒載量較高,提示患者大小便沖水過程可能是病毒氣溶膠的一個重要來源;在人流聚集的超市附近和醫院樓棟通道等可檢出一定的氣溶膠病毒載量,說明人員聚集時病毒攜帶者與周圍人群存在潛在的氣溶膠傳播風險。此外,團隊通過分析病房落塵樣品和醫護人員脫防護服區域的病毒氣溶膠載量和粒徑分佈,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氣溶膠的空氣動力學特徵,提出了病毒氣溶膠“沉降(衣物/地面)—人員攜帶—空中揚起”的傳播模型。


氣溶膠傳播哪裡的病毒含量最高?武漢大學:患者使用的廁所中

△ 新冠病毒氣溶膠的粒徑分佈


經過對上述武漢疫情高峰時期第一手環境氣溶膠病毒載量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團隊於2020年2月28日及時撰寫研究報告並提交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科技攻關組和相關醫院,作為政府的決策參考和醫院制定防控消殺策略的科學依據。該研究成果也於2020年3月10日在國際主要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佈。


由於該成果是在疫情真實環境中監測的新冠病毒氣溶膠載量和空氣動力學結果,論文預印本發佈一個多月來被閱讀下載5萬餘次,引起了國內外140多家包括Nature、Science等知名學術期刊和The Scientist、Cosmos等著名科普網站,以及NPR、Yahoo、央視網、中國新聞網等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其中,Nature記者和Cosmos主編就氣溶膠病毒載量研究的實驗設計和科學意義採訪藍柯,並分別於2020年4月2日和7日以網站頭條新聞的形式報道了採訪情況。


美國疫情爆發後,美國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三院聯合於2020年4月1日給其總統提交的緊急諮詢報告整段引用了該研究成果。不久之後,美國總統開始號召其民眾實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總之,該研究不僅首次揭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環境氣溶膠病毒載量及動力學特徵,同時也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參考依據,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據悉,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於疫情發生後迅即成立由實驗室主任藍柯教授領銜的抗疫科技攻關團隊,協同校內外相關科技力量奮力攻關,是國內最早鑑定新冠病毒的團隊之一,為我國在疫情早期快速鎖定病原體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團隊鑑定的兩條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WHU01、WHU02)在2020年2月發佈的《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中被作為重要參考序列得到引用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7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