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嘴炮竟是这么评价李小龙的!

在网上,关于李小龙的实战能力,一直有两种极端的论调,认为李小龙能打和不能打的争论吵了十几年两派都不肯让一步立场。


万万没想到!嘴炮竟是这么评价李小龙的!

前者是无条件崇拜李小龙,谁敢质疑祖师爷谁就是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不懂中国功夫,往严重点还能扯上崇洋媚外,背上汉奸反贼的大帽子;后者是质疑李小龙本人的真实格斗水平,一是李小龙的确拿不出有力的实战或比赛视频证据,二是现代格斗运动的高速发展,已经足够让一部分人认识到李小龙的格斗水平确实有限,与高度科学实用的现代格斗体系相比,李小龙的那套截击理论成为了现代格斗里再基础不过的东西,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纯粹看不惯龙吹的过度神化吹捧,时代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去过度神话一个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人而不承认差距,这更像是弱者寻求心灵安全感的最后一点自卑,就像瘦子们永远都爱看60公斤的李小龙暴打两米高肌肉男的设定一样。

UFC超级巨星“嘴炮”康纳·麦格雷戈(ConorMcGregor)在评论李小龙时说道,“李小龙说过,像水一样,把水放进一个杯子,水就成了杯子的形状,这也是我用来战斗的哲学,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都能像水一样一一化解,(如果他还活着)在MMA里,他绝对是世界冠军!他的速度快得惊人,他的动作很顺畅、很有效,也很实际,很多MMA选手动作都很笨拙而且很慢,李小龙拥有很快的速度而且动作非常自然有效,想象一下,如果李小龙出现在八角笼内,那个场景将是何等的酷炫!”


李小龙究竟有几把刷子?


出身在书香门第家庭的李小龙,原名李振潘,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小时候就是香港有名童星的李小龙理解能力极强,几乎就是一点就通,到了少年时期,李小龙和青春期的其他少年一样充满叛逆,经常在街头与人冲突,也是这时候他学起了武术,包括到他后来拜咏春拳叶问为师,李小龙学武的初衷只是想在街头中立威。

然而令李小龙感到失望的是,当他练了这么久的传统武术,还是在街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他回去问师兄弟,为什么功夫用来打人不好使,缺乏街头实战的师兄弟也回答不上来,因为这事叶问还骂过他,说习武不是用来打野架的。

当李小龙发现用纯粹武术套路打架反而不如简单直接的王八拳好使后,他开始反思怎样才能在街头真正的立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小龙开始频繁参与街斗,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挨了很多打,但也让他发现了习武让他的身体变得更有协调性,反应速度和普通人也有明显区别,在将街头实用的损招结合到武术里面后,李小龙很快就掌握了称霸街头的诀窍。


这是李小龙最早尝到混合武术的甜头。


李小龙是个极其懂得变通的聪明人,此后,他不再淤泥于某一个门派的功夫套路,而是开始到处学习香港各流派的武术,取长补短,直到李小龙后来去了美国旧金山时,当时的李小龙已经是将各派传统武术的精华淬到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风格。当然,李小龙也因为经常在各武馆流窜作案引起师傅叶问勃然大怒,认为其对师门不忠,很长一段时间不承认李小龙是自己的徒弟,直到李小龙后来拍电影成为了影视巨星,叶问才承认李小龙是自己的得意门生。

来到美国后,进入更大世界的李小龙逐渐发现自己当初在街头建立起的那一套东西在其他国家武术面前再一次显得落后和相形见绌,既然别人的东西比我强怎么办?那就学呗!李小龙在取长补短的同时,也乐于将中国武术的精妙技术分享与传授给外国人。


但是李小龙的混合武术探索之路是孤独的。


他发觉不仅是国内的老派传统武术家们视他为“破坏规矩”的叛徒,就连来到美国,西方的武术家也对他的那套“中西结合”嗤之以鼻,在那个年代,不论是拳击、空手道、泰拳还是摔跤、日本柔术在当时都只是在自己设定的规则里进行比赛,几乎没有人愿意跨出来与其他领域的世界冠军进行交手,这也是李小龙厌恶规则的原因,他是个街头成长起来的武术家,他拒绝参加任何有规则约束的比赛。

但这并不代表他认为自己的功夫就是无敌的,当有一次李小龙拍戏时,剧组有人问李小龙,“你与重量级拳王阿里谁更厉害?”,李小龙回答道,“你看看他的拳头,再看看我的拳头,这是一双亚洲人的拳头,他会杀了我的。阿里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职业拳王,在拳击规则里没人能战胜他,但这就像拿笔的不能和拿刀的人比文才,武功高低不一样,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厉害,但你要知道我可一点都不好惹。”

李小龙开始跟着徒弟木村学习空手道,学习跆拳道,学习摔跤和日本柔术。

反复观看拳王阿里的比赛,研究起拳击的步伐,在训练中加强护具实战,在泰国拍戏的时候亲自拜访那个时代的泰拳王亚披勒,向他学习泰拳的内围和膝撞技术。

他效仿拳击训练体系,用杠铃等器械加强自己的力量训练,戴上拳击头盔和手套进行对抗训练。

他甚至开始涉猎器械武术,让徒弟伊鲁山度教他双节棍、菲律宾短棍。

他会对其他武术衍生出自己的理解,在自己所学的中国功夫体系上融合全世界各国武术最实用的招式,形成一套几乎无死角和短板的融合型武术。善于记笔记的好习惯也让他对武术的思想得以保留下来,但也正是由于经常夜里挑灯看书,李小龙在后来患上了高达1100度的高度近视眼。


这是李小龙混合武术体系的进一步升级。


李小龙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名武术家,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强调自己先是一个武术家,之后才是一名演员。演员是自己的一份职业,而武术却是作为一名武术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

不同于传统的中国人,李小龙的外婆(李小龙生母何爱瑜的母亲)是英国籍荷兰人,李小龙的血统里有四分之一的英国人血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小龙血统里是有白人基因的,李小龙没有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包袱,这也是后来他能广泛接受各种武术流派的原因。

在拳王阿里都不愿意接受跨界尝试的那个年代,李小龙就开始主张摒弃门派之见,试图建立起各个武术体系之间的交流发展,是不是很熟悉?没错!无论是1993年UFC举办第一场终极格斗锦标赛还是日本正道会馆馆长石井和义创办K-1,他们的初衷都与李小龙惊人的一致。李小龙对武术的开放心态是当时那个时代无人能比的。


真正实用的混合武术,就是李小龙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


李小龙在电影里也一直极力表现这一观点,既然没有适合我的比赛规则,那就通过电影来传达我的武学理念;在电影《龙争虎斗》里李小龙与洪金宝的一场打戏中他戴上分指手套,短短几分钟的镜头他使用了站立打击技术、摔跤技术与降服技术。如果李小龙能活到现在,当他看到八角笼里的战斗姿态,他一定会惊呼,这才是我想要呈现给世界的东西。

后来,混合武术有了一个专名的名词,叫做MixedMartial Arts,在李小龙死后又经过全球无数格斗家的摸索和发展,时至今日,Mixed Martial Arts已经发展成了一项极为流行和成熟的格斗运动,中文翻译过来,叫做综合格斗(M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