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毕业后回老家当了一名中学老师,过起了早九晚五的日子,他收入在当地不低,工作也受人尊敬,很快房子也买了,车也买了,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但在上次同学聚会中才聊起来,他现在状态很差,整天没有精神,不想上班,每天都是熬着下班。

每天看到学生的作业和讲课要写的教案就头疼,充满了厌烦的情绪,但辞职又很显然不现实。

像他这样的情况就是工作倦怠,失去了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有工作的能力但失去了工作的动力。

工作倦怠,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因为任何工作只要时间一长,都会不可避免的重复,而且很多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领工资,而工资在一段时间里基本上不会变化,于是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还有人也不缺钱,但是也很痛苦。前几年有个报道,说一个做同声翻译工作的人,拿着很高的工资,但是竟然上街去抢劫,被抓后说他抢劫是为了寻求刺激。

这就是工作充满虚无感,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的人。

工作倦怠和虚无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有类似的症状,我们人人都需要警惕。

那么怎么才能消除工作的倦怠感和虚无感,重新获得工作的动力呢?

一、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指出:“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才应该是活着的动机,意义来源于人的情感,我们应该去追求自己内在的生命情感”。

事物本身没有意义的存在,意义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情感赋予,这种赋予的情感在事物身上的体现就是意义的来源。

所以人的情感是意义的来源,能体会到来自他人的情感表达,我们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现在的人大多都执着于完成工作的目标,而很少关注工作的意义。

工作目标只是在工作中我们利用理性逻辑推理的结果,比如完成多少销售额,完成多少工作量等等,如果只专注于目标本身就不能给我们情感上的回馈,也就感受不到意义所在。

一名外科手术医生,每天的工作可能就是重复的不停的做手术,完成手术是他工作的目标,但工作的意义却是治好病人,解除病人的痛苦,只要获得来自病人真诚的感激,医生一定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

一名作家,每天的工作可能是坐在那里枯燥的敲击键盘,敲击键盘本身也是很枯燥的,但完成他的作品,给他的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才是他工作的意义所在,如果有读者给他反馈,对他表达赞赏之情,作家一定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白做。

所以意义并不是工作本身,工作就像一个通道,通道的这端连接着幸苦的工作者,通道的那端连接着服务的对象,满足服务对象完成情感的传递并收到情感的回馈,意义才得以实现。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在当今的社会中,一切都朝“钱”看,用钱去衡量一切,人的真情实感淹没在物欲的洪流中,转而去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出现了诸多光怪陆离的社会乱象,人们越来越茫然,虚无感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找到工作背后所流淌着的人的情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努力的方向,找到动力之源,摆脱倦怠感与虚无感。

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工作完成人的价值和情感的传递与回馈,那么怎么寻找到工作的意义呢?

需要做到3点:

1、有效的反馈机制;

2、真情实感;

3、准确与充分的表达。

二、建立情感反馈通道

现代组织中,分工细密,工作被切成很多环节,我们和服务对象的距离太过于遥远,我们得不到服务对象的反馈,而普遍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

例如我本身是在设计院做设计工作,设计院的设计流程就是多个专业协调作战,有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水、暖、电这几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属于流程中的一环,每个人都完成自己份内的那一小部分工作。

大多数人都接触不到自己服务的业主,只是机械的重复,像是机器链条上的一环,更需要的是理性和熟练,自身的真实感受反而没有人关心。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缺少情感的有效的传递和反馈的途径,意义也就此中断。

我们需要重建情感反馈系统,可以通过以下3个途径:

1、和同事、团队成员建立反馈系统。

瑞·达利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2017年出版《原则》。

在《原则》这本书中,他说:“ 通过工作我积累了不少财富,但工作不仅是赚钱的一种方法,我把工作看得比这更重要,我选择以此来弘扬我关于追求卓越、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价值观 ”。

在工作中,他把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看得非常重要。和同事建立彼此依靠、互相扶持的良性互动,我们就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感觉。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为什么要去拯救大兵瑞恩?

瑞恩只是个大兵,为了拯救他,八人的救援小队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终于带着瑞恩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主角米勒战斗到最后一刻,救援终于到了,他嘱咐瑞恩,要做好的人,话还没说清楚,就死去了。

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为彼此而努力,就像士兵去打仗,保护身边的战友,彼此扶持,共同往前走。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在工作中注意找到那些和我们价值观接近的人,建立工作之外的朋友关系,互相成就,共同分享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和喜悦,工作就会充满动力和能量,倦怠感就会消失。

2、和家人之间互相反馈

一家人就如一个团队,应该让家人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我们在工作中的感受,互相鼓励,一家人也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精神上互相支持。

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里:生活在旧金山的黑人男青年克里斯丢了工作,克里斯带着儿子流落街头,在接下的两三年中,这对苦命父子的住所从纸皮箱搬到公共卫生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里斯决定自己要做一个出色的股票经纪人,高中学历且完全没有股票知识的克里斯一路上经历了无数挫折。

但是年幼的儿子每次都能给予他最大的鼓励,两父子相互扶持最终完成了又一个美国梦。

为了家人是我们工作的最大的动力源,但很多人回家后就闭口不谈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割裂开,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封闭起来,其实完全不必如此。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对家人敞开心扉,获得他们的支持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得到家人的鼓励,我们才能更有动力坚持下去,而我们也应该经常鼓励和支持家人去完成他们的事业。

在家人鼓励的目光注视下,每个人都能获得额外的工作动力,我们应该重视家人间的情感激励。

3、和自己的自反馈

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完成目标,实现内在的自我认可,自己也能感动自己。

前些年,我下定决心要考证,坚持复习,别人都在享受周末和假期的闲暇时光,我在书桌前苦熬,一坚持就是几年,在证书考下来的那一刻,我留下了眼泪,不但收获了证书,也实现了自我情感的满足,找到了坚持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设法去鼓励自己,以自我超越为工作的目标,一次次升华自己的情感,这能让我们在工作中走的更远、更持久。

关注团队成员、家人以及我们自身的感受,主动的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彼此扶持,互相成就,让真实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流传起来,我们就能找到工作的意义,内心得到温暖,精神世界也就不会荒芜。

三、负起自己的责任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生命向每个人提出了问题,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人的情感是意义的来源,但是仅限于真情实感,如果是虚情假意,那只会让人更空虚。

而实现真情实感需要人真正的负起自己的责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他从纳粹集中营这个人间炼狱归来,经管满身满心的创伤,但他却能克服苦难与伤害,让自己的灵魂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放下自己的欲望,不为自己的欲望去做事,反而像水一样去滋养万物!

中外顶级的智者在“意义”这个终极问题上最后都殊途同归了,意义归根到底就是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50、60年代的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却又那么具有工作热情的原因,在甚至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全靠人力建设了好多国家级的大工程,因为那时的人普遍对国家充满了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人有内在的驱动力,不是被动的去适应,而是主动的去克服。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责任感普遍淡薄了,都是在为自己过的好而工作,或者说为了自己的欲望在工作,当欲望满足不了的时候就会产生“虚无感”。

自己脑子里只装满了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莱惠托夫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带着责任感做事首先成就的是我们自己,带着责任感工作,同样的工作,心理感受完全不一样。

只有带着责任感工作,才会感受到内在涌动的真实的情感!

只有带着责任感工作,才不会感觉自己像个毫无意义的机器在被动的运转!

只有带着责任感工作,才能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

只有带着责任感工作,才不会陷入琐碎的算计中!

只有带着责任感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真正的满足感!

生活中最大的满足就是意识到应尽的义务。——盖兹利特

所以学会负起自己的责任,学会心里装着同事、家人和我们服务的人,我们才能付出真情,也才有机会得到真情,否则只能是越行越远,背道而驰。

四、学会表达和沟通

沟通在工作中就如人的血脉,在生活中也同样的重要,如果沟通不畅,就如血管栓塞,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由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工作的意义是在人际关系当中获得的,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如果沟通不畅,人际关系不好、工作就会不顺心,我们对工作就会更没有耐心。

有很多人只知道埋头做事,而不在意表达和沟通,但是情感需要表达,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在沟通中建立起来的。

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多少感情、婚姻、友谊、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因没有沟通或沟通不良,而濒临破裂,因良好的沟通而冰释前嫌。

真情实感,也需要充分和准确的沟通,在表达和沟通中,情感得以实现和增强。

在《非暴力沟通中》中说:好的沟通需要具备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这四个要素的先后顺序很重要,要先进行观察,清楚的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而不进行评判,接着表达感受,然后说出需要和请求。

在沟通中,很多人热切的表达自己而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导致关系无法维持,我们应该重沟通的技巧和基本原则。

多去聆听他人,不要轻易的评判他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而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情感反馈机制的基本结构。

在沟通中,我们把善意传递给他人,在此过程中也接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情感得到传递,得到增强和扩散,影响到更多的人,放大了我们工作的价值,也给我们织就了更大的情感回馈网。

小结

现在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普遍缺乏意义感,充满倦怠感,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消费和感官刺激,沉陷其中无法自拔,可以说整个精神家园一片荒芜,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

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对于其他人的价值。

而意义的实现需要有效的情感反馈系统,在现代化的分工合作背景下,我们需要和同事、家人甚至是和自己重建情感反馈系统。


重建意义系统,走进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活出真实的人生


要实现人生的意义,最终要求我们要负起的责任,只有负起责任来了,我们才能真实的付出自己的情感,也才能收获来自他人的真诚的回馈。

最后要学会沟通和表达,人际关系是在沟通中建立起来的,情感是在沟通中传达的,准确而有效的表达同样意义非凡。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之后,发明了意义疗法,有人评价说在现代虚无日盛,意义也渐渐消失的时代,维克多.E.弗兰克尔就像是在黑暗里点燃灯火的人。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忙碌之中,偶尔停下来思考一下远方,思考一下“虚”的东西是很有必要的,认识并构建意义体系对我们意义重大,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意义归属,活的更真实而有滋味。

——End

死磕自己,致力于优质长文输出,喜欢我的朋友,请点击关注

@文职学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