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文 | 柳雪敏(思想碎碎念)

01

这是发生在两个同事之间的故事。

女同事是个电脑盲,不知道为什么,她的电脑总是隔三差五出问题,不是莫名其妙黑屏死机,就是特别卡,打开一个网页都得好几分钟。

于是,她经常请一位男同事给她帮忙收拾,完了过几天给他带早餐或拿几袋茶叶,作为酬谢。

活儿虽不大,但总得耗时,时间久了,男同事有些不耐烦,他自己一天都忙得昏头转向呢。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有一次,他正忙着,女同事又来请他帮忙看看电脑。他皱着眉头:“姐,能不能让别人给你看看,小王小李他们都可以的,我这会儿没时间,抱歉!”

“没事,不着急,等你忙完了再帮我看!”

“不是,你为什么总让我帮你看电脑!办公室这么多人,其他几个年轻人都挺精通电脑的,你让他们帮你吧,我也不是什么都会!”

“哎呀,看你说的,一客不烦二主! 我的电脑一直是你帮我看的,你比我还了解我的电脑,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也快,当然要找你了!”

想着都是同事,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位男同事只好勉强答应了,但他非常不认同那句“一客不烦二主”。

在他看来,这话简直岂有此理!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02

对此,相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那么,我们为什么请人帮忙时,总喜欢秉承一客不烦二主这种想法呢?

一言以蔽之:这符合“客”的根本利益。

首先,烦的“主”越少,“客”酬谢的成本就越低,欠的人情相对就越少。

一件事,找一个人帮忙,你只需感谢一个人;若找三五个人帮忙,你就得感谢三五个人。感谢的人数增多,范围加大,求助者投入的精力成本和酬谢成本自然增加,那不如尽着一个“主”麻烦就好了。

省时,省力,省心。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其次,总烦一个“主”,他轻车熟路,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因为你总烦一个“主”,那么他势必对你的个人状况比较了解,帮起忙来快、稳、准,对“客”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这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总喜欢找给自己看过病的医生,因为他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知道我们以前的病情,无需你多言,他就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若每次都是新医生,那就会很麻烦,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最后,受“帮人帮到底”观点的影响,认为“烦人烦到底”也是一种美好的品行。

很多人都觉得“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是一种善始善终的美好品行,所以他们尽量这样要求自己,同时希望别人也是如此。

那么,由此类推,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麻烦了你一次,那索性就继续麻烦,一烦到底,把“麻烦你”这件事做得有始有终。

这于己来说,做事的惯性会无形中削弱人在开口求助时的不好意思和难为情。反正求一次是求,求N多次也是求,求多了就跟债多不愁一样,无所谓了。

总之,单从“客”的角度来说,“一客不烦二主”对他们是有利的。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03

但是,设身处地从“主”这个角度来看,“客”则太自私,而“主”就太惨了。

平心而论,帮人一两次忙可能没什么,但是十次八次,一直帮一个人忙,是不是会有点不耐烦呢?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帮了一两次忙,以后不忙,这人可能就“得罪”了。为了巩固他对你的“好感”和感激之情,你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帮他忙,唯恐一次不帮就“前功尽弃”。

所以,你其实有点“被绑架”“骑虎难下”的意思。

正如那位男同事,他心里应该早就烦透了,但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他巴不得那女同事能找别人帮忙,多烦几个“主”,而不是揪住他这一个“主”往死里麻烦。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再进一步来说,十次八次一直帮一个人,你对他的“恩情”就算挺重的了,他不报恩则已,要报肯定是要报大恩的。

可是人有时候偏就很奇怪,对方不感恩,你会不甘心,觉得人家没良心;对方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也不能十分安心,总觉得有点过了,承受不起。

这就跟欠别人钱和被别人欠钱一样,只要数量一大,感觉其实差不多,都不怎么好。

所以,“一客不烦二主”的事还是少做为好,这会给帮你的“主”带来很多压力和麻烦。

一客不烦二主:只是方便了“客”,“主”却苦不堪言

可以的话,尽量多麻烦几个“主”,每个“主”都轮换出点力,平摊那些“麻烦”,不至于让多人太闲,一人忙死。

这样,即便事后感谢起来,每个人只需感谢一点点就好,不必每个都重重有谢,既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别人也好承受,你还能同时与多人建立密切友好的互动关系,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