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非教學事務”太多,這些好方法,請您收好

填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心得體會,五花八門的比賽或活動,各式各樣的評比或檢查……眼下,一撥撥襲來的非教學任務讓不少教師身累,心更累,以至於有老師感慨,都快沒時間教書了。


​曾經看過一個研究,人在工作中一旦被打斷,大腦平均需要多花23分鐘才能重新進入狀態,投入原來的任務中。

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日常生活裡,往往難以避免這類瑣碎工作,但如果處理不當,會大大影響老師的心情和工作狀態,進而干擾日常教學,因此,學會處理“非教學任務”,是教師成長中的必要一環。

好方法,讓老師效率翻倍

1. 學會製表備份很重要

收集信息,製表留存。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級,我總是把學生的信息收集齊全,製表留存,許多填表任務來時,只要複製粘貼就輕鬆搞定了。


2. 尋找“班級合夥人”

培養小幹部,給他們進行一些指導,進行事故分級處理,例如:學生如遇輕微擦傷,請生活委員帶受傷的孩子到醫務室進行簡單的處理,如果比較嚴重,再由我來進行一系列通知家長送醫的處理,幫自己減輕一些負擔,也讓小幹部得到充分的鍛鍊;

重大的班級活動,邀請熱心家長一同參與,幫忙共同管理,不僅能高效地完成活動任務、提高家長和學生參與的熱情,也作為家校聯繫的紐帶,使家校關係更緊密、和諧。

3. 分類讓你更輕鬆

我一般是這樣做的:


① 計劃行程。將任務的時間節點標識在教學日曆上,根據其提示並結合任務的重要程度,分清主次,做好整體計劃併合理安排時間。

② 分類處理。按照將“非教學事務”分成“教學相關”“耗時大戶”及“擅長工作”三類。在適當的條件下,“擅長工作”利用課間和零星時間優先處理;“教學相關”將被融合到教學過程或任務中,不單獨花費時間;對於“耗時大戶”而言,只能選擇在學生自習課或者課餘時間完成,特殊情況則需要加班完成。

③ 打提前量。對於常態化、規律化的工作任務,可以適當打些提前量,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完成工作。

4. “座標”安排,高效運作

我們可以根據“座標”,排列任務。如果以“輕——重”為橫座標,“緩——急”為縱座標,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時間管理座標體系。

然後把各項事務放入這個座標體系,先做急且重要的事,再做急且不重要的事,然後是不急而重要,最後是不急不重要的事。這樣一來我們能更從容、更有效地處理好各類事務,也更有利於我們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其次,我們要知道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間做,速度會差兩三倍。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來處理事情。精力充沛時,處理複雜繁瑣的事情,疲勞時,就做些不需要花心思的體力活。

心情不好時,可以做一些自己熟悉或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調整好心情之後再去做難的、不太感興趣的事情。

5. 小小便籤做幫手


當班主任的三個年頭從開始的雞飛狗跳到現在的從容面對,在不斷的摸索前行:

①巧用便籤條,用便籤條按次序記錄下需要處理的事情,按照任務緊急程度分類,完成一項勾畫一項,看著逐漸清爽的便籤條,開心啊!如果不太喜歡紙質便籤條,現在各種便籤程序也很便捷。


②歸類整合,將學生的各類信息整合一張“萬能表”,需要什麼直接截取,不再需要每次都和家長學生“討要”資料。

③分類保存材料,每一學期或者每一個新的學年,都有一些相同的事情,注意分類保存好材料,到下次不能直接使用,也能做個參考。

6. 巧用零碎時間

除了日常教學,我們每天還有很多來自校內外德育、科研等條線的工作,有預設性和非預設性的事情需要處理。

不少非教學性事務可以在零碎的時間來處理,課間10分鐘、放學後的5分鐘都可以用來處理一些容易完成的事。


7. 藉助“高科技”,忙而不亂

①利用班群,家校合力。報到那天,我會把班級群號告訴學生,讓學生通知家長加群。接下來,我把需要收集的學生信息導入“騰訊文檔”,並把鏈接發到群裡,這樣家長可以直接填寫。

因為報到那天是週末,家長完全可以利用幾分鐘時間在家搞定,不會給家長增負。等家長們都填寫完,我直接導出資料就可以了。

②藉助手機,把握時間。有時一天忙下來根本沒有時間打開電腦,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手機了。可以在手機裡下載一些辦公軟件,比如“訊飛語記”“WPS Office”等等,利用排隊打飯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小部分文字的編輯和文件的處理工作,充分利用時間。

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各項事務

1. 行政、教學也能做到兩不誤

作為學校的一位管理者,又作為一名高三語文教師,我認為有些“非教學事務”,是可以高效處理的;而有些“非教學事務”就不能“高效處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教好一班課,才有話語權。高三教學,不像基礎年級那樣輕鬆,每週一次統考,每週一篇作文,每週擬製一份試卷,還要備課寫教案。
常常是別人休息,我在批閱、分析試卷;別人休假、過週末,我在批閱作文。今日事今日畢,從不拖到第二天。

其次,為了不影響辦公室的事務,我協調教務處把課程儘量安排在上午一二節課,因為這個時間段來辦公室辦事、檢查、詢問的少,多在第三節課後,這時我就有時間處理辦公室的雜事。
再次,心中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學生家長,敬畏全校教職工;教職工信任你,你就要認認真真地幹。

2. 當機立斷,馬上完成

在學校上班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非教學事務,這些事務不大,總是有時間限制,基本上都可以獨立完成。

每當有這樣的事務出現在通知群,我會立馬放下手頭工作,先完成這件事。如果需要學生配合才能完成,我會寫好便籤紙貼在電腦屏幕最顯眼的地方,提醒自己快速完成。

3. 勤快,才能事半功倍

無論學校安排什麼任務,都是領導對我們的信任,雖然會增加一些非教學的工作量,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會促進自身的成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①手勤,今日事今日畢。領導安排了任務,無論是否著急。都應儘快去完成,不要拖沓,因為越拖積攢的事就越多,時間長了心裡就會牴觸。

②嘴勤,不懂就要問。開工之前一定弄清楚任務的要求再去做,這樣可以減少做錯的概率,也避免返工。

③腦勤,主動去學習。學校安排的任務不可能都是自己的專長,涉及不懂的要主動學習研究,儘快弄明白,才能提高做事效率。

老師“非教學事務”太多,這些好方法,請您收好

高效工作”五字法”

樂:調整心態,欣然接納

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面對上級佈置的一項項工作,我經常一一記錄在自己的工作備忘錄上。德育條線的各項活動,我總對自己說:堅持活動育人,每個活動都是給孩子搭建平臺。又一發現孩子閃光點的契機來了。

安全平臺的作業,從佈置到完成,中間需要很多次地提醒和催促。但想到這樣的學習是給孩子們一個安全保障,便以美好的心情去完成這項工作。繁忙的工作,更具有挑戰性,回憶昨天工作的1、2、3……在享受成就感的過程中,欣然接受新的一天的忙碌與繁瑣。

謀:輕重緩解,籌劃全面

特別是週一,各個部門的工作一一佈置下來,電腦上釘釘圖標、QQ人頭不斷地躍動,似乎在召喚著我們。面對這麼多的事情,我們決不能亂了陣腳。工作是有章法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


將一週或一天的事情分為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類,重要或緊急的的事情寫在最前面,不重要或不緊急的事情放在後面,由此形成了“四個象限”,其中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為第一優先項,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應該優先從這個象限中尋找。

然後,對已經寫下的幾件事,也應該按照這個四象限法則去排列順序。這樣的工作方法有序又有效。

直:點點相對,便捷迅速

接受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不管是作為組織協調者還是落實實施者,要建立點對點的直通快道。

工作佈置,面對面,或者不轉述,不掩飾,不猜測,實現扁平化的無障礙溝通。避免拐彎抹角,引起質疑、疑惑或者走樣等,給工作帶來麻煩,影響辦事的實效。

落實工作,以大局為重,冷靜思考,步驟清晰,不拖泥帶水,不推諉,不討價還價,浪費不該浪費的時間,實施過程“短平快”,追求有效工作。


迅:見縫插針,碎片利用

學校工作也趕上了這快節奏時代,看著備忘錄上1、2、3、4、5、6件事情,除了有緊急與不緊急、重要與不重要,還可對一些簡單、易操作的事情上做個記號,對哪兩件事情可以在同一個時間段連著完成可以做個記號;對哪一件事情適合哪個場地早作計劃。

早晨上班路上,做一些工作的思考,以便到校第一時間能處理;中午陪伴孩子用餐時,一邊吃,一邊掃視全班;同樣,孩子做課間操時,目光巡視,定位今天特別需要溝通的孩子,利用午餐、課間操結束排隊回教室的路上,跟他輕鬆聊,遇到嚴肅的事情,回到教室迅速在走廊單獨聊。

統籌安排,見縫插針,把簡單的事情穿插在日常的每一刻可以利用的時間中。

放:學會放手,互惠互利

有人說:有一種成長叫“放手”。作為班主任,我們引領著四五十個孩子成長,我們就該放手讓孩子自然成長。


給他鍛鍊成長的平臺。班級運動會報名表,中高年級的小幹部可以獨擋一面;班級板報佈置,請孩子策劃並完成;總務處發放班級材料,可以的情況下,安排孩子去領;需要去教導處交材料,安排孩子去跑腿;

班級學有困難的孩子,建立“一幫一”結對夥伴,既解決了自己育人路上因無分身術而帶來的煩惱,又為更多孩子提供了舞臺……孩子喜歡幫老師做事,適當放手,孩子成長,教師可以從繁瑣的事情中解脫出來。

追求高效工作首先應該是一種樂觀的態度,應該融入到自己的意識裡。辦法總是有的,需要在實踐中去探索。班主任工作需要有點佛系 ,用點智慧與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