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在古代攻打城池可是個大工程,能不能攻下來暫且不說,攻城用的工具就得準備一大堆,像雲梯,投石器,攻城們的木樁,盾牌等缺一不可,而且攻城一方在攻城時始終會處於劣勢,造成傷亡慘重!那麼,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而不能繞過去呢?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城池的功能

城池是古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心,人們的生活都圍繞著城市而建立的。一座城相當於一個據點,幾乎大多數人都住在城裡,城外的荒郊野外是沒什麼人住的。人們白天出城耕作,晚上回城裡家中休息,所有的糧食都儲存在城裡。所以古代侵略戰爭主要是以攻城略地為主,打下一個城池,周圍輻射的地盤都變成自己的了。所以想佔領這片土地必須得拿下這座城,荒郊野外根本沒有任何東西。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攻城有非常大的好處

打仗是為了什麼?無非就是為了土地、糧食、物資、金錢、人口等,這些全都在城裡。他們攻下了這座城,這所有的都是他們的,包括裡面所有的女人。除了能夠搶到糧食供給,還能作為自己糧食的中轉站、以此城為依託進攻下一座城池。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古代城池大多建在交通咽喉要道,想躲都躲不開

古代城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聚集,而能讓人們從五湖四海來相聚,靠的就是交通便利,所以古今中外的城池幾乎都建在交通咽喉之上。歷史上能稱得上咽喉之上的城市有很多,徐州算一個。徐州也算得上是歷史上被攻打最多的一座城。徐州在古代叫彭城,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它剛好處在江蘇西北、長江三角洲的北部、華北平原東南,是南北相交的節點。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徐州有多重要呢?奪得了徐州也就掌握了戰事的主動,南下可拿下江浙地區,北可直取華北平原,向西則可直插中原腹地。因此,徐州歷來是兵家必成之地。2500年來,在徐州發生有明確記載的攻城戰就有400多起。位置太重要,想多都躲不開啊。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類似的咽喉要道還有錦州、寧遠。當初正是袁崇煥死守錦州、寧遠,才阻止了後金向關內進攻的步伐。錦州、寧遠所處位置堪稱大明王朝的咽喉。錦州、寧遠城池雖小,但後金軍隊想入關必須拔掉這根“刺”,繞是繞不過去的。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即使繞過去,很容易形成腹背受敵的險局

在古代,繞過了眼前的城池去攻打敵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你在與前方敵軍交戰廝殺時,背後城池中的守軍會出來接應,進攻一方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太極兵臨北京城下的那一戰。1629年初冬,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向京師進發,不過這一次他繞開了袁崇煥防守的寧遠、錦州,而是突襲了明長城薊鎮防區的薄弱地帶——龍井關和大安口。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城牆被打開後,八旗軍直接殺向了京師城下。崇禎皇帝在組織京師保衛戰過程中,袁崇煥的鐵騎也及時回防。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皇太極損失慘重,攻入京師的願望破滅,最終退回了遼東。大軍繞過城池去進攻,是缺乏戰略思維的冒險。即使大軍繞過去了,其後續糧草輜重卻很難跟上,往往被守軍或者馳援的軍隊切斷!進攻的大軍很容易陷入孤軍深入的被動,如果戀戰更可能會被全殲。

古代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繞過去不就完了嗎?

當然“繞城之戰”並不是都會戰敗,三國時期的滅蜀之戰就是典型的“繞城之戰”,但這都是有特定條件的,速度快,出奇兵才是致勝關健!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