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指的是誰的石榴裙?此人大有來頭

要說起我國的俗語,那可就太多,太多了,我們每個人隨便都能舉好幾句出來,甚至是好幾十句都有可能。而關於俗語,我們在前面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了,所謂俗語,官方一點的解釋就是指

“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且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

簡答來說就是,俗語就是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當然了,我們可別小看了這些俗語,它們雖然言簡意賅,且看上去平淡無奇,但這都是廣大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其中的含義是很深刻的。因此在古代的時候,一些帝王甚至還將俗語和童謠作為判定某個地區民生情況的參考。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指的是誰的石榴裙?此人大有來頭


而在我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這些俗語中,想必你也聽說過這樣一句,那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當然了,在一些影視劇或者是文學作品中,這一句實際上還有一個版本,即“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

這句話大體表示的意思,實際上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在漂亮女子的石榴裙下死去,就算做鬼也是風流人物。主要是用來形容女子美麗。當然了,也有說成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其意思也都差不多。

但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這究竟所指的是誰的“石榴裙”呢?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此人其實“大有來頭!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指的是誰的石榴裙?此人大有來頭


這句俗語的主人公,便是楊貴妃。

據說楊貴妃很喜歡石榴,為此,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專門為她在華清宮西繡嶺、王母祠等地種下了不少的石榴樹,以供楊貴妃觀賞。而唐明皇又非常喜歡看楊貴妃酒醉後的醉態,於是,唐明皇就經常將楊貴妃灌醉以觀賞她那醉酒後的嫵媚姿態。

而又因為石榴是可以作為醒酒之物使用的,因而在觀賞完之後,唐明皇又常親自剝石榴給楊貴妃吃。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寵愛,可以說已經是深入骨髓。但這卻引來了大臣們的不滿,他們認為楊貴妃就是迷惑皇帝的“妖妃”,跟商紂王時期的妲己無異。因此大臣們對楊貴妃總是“側目而視”,“怨讟(dú)日生”,楊貴妃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只是忍而不發罷了!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指的是誰的石榴裙?此人大有來頭


有一天,唐明皇邀請群臣赴宴,並請楊貴妃彈琴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彈奏到精彩部分的時候,故意將一根琴絃弄斷,迫使曲子中斷。唐明皇問其緣由,楊貴妃說道,是因為前來聽曲子的臣子們對她不恭敬,因此司曲之神為她抱不平,故而才將琴絃弄斷的。

很顯然,明眼人一聽就知道是無稽之談,大臣們對其也是心知肚明,哪裡有什麼司曲之神,無非就是楊貴妃故意將琴絃弄斷,好讓皇帝下旨給自己“伸冤”罷了。

果然,唐明皇很聽楊貴妃的話,隨即便下旨:要求朝中文武大臣,不管職位高低,凡是見到楊貴妃就必須要行跪拜之禮,否則就要被處以極刑。從此以後,大臣們遇見她便都誠惶誠恐地跪在地上行禮。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指的是誰的石榴裙?此人大有來頭


由於楊貴妃平日裡總是喜歡穿繡有石榴花的裙子,因此那些大臣們在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話來互相解嘲。時間久了,這句話便從宮中流傳到了民間,並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現在這句話雖然比喻的是對女性美麗的佩服,但同時也比喻被女色所迷惑。歷史證明,楊貴妃得勢也只是一時的,等到安史之亂爆發後,她也成了這場變亂的犧牲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