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現代人善於表達感情,所以但凡是個特殊的日子,都會被當做“情人節”來過。當他們用送禮物等儀式表達愛意時,殊不知,在選禮物討女生歡心這件事上,古人比你浪漫且有品位多了。

——

纏臂金

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卻另有一番滋味。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捻指環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裡。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耳環

我國女性用耳飾打扮自己的最早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璫、耳環、耳墜等樣式。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香囊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手鐲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裡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玉佩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同心結

“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裡。多情的古人留下許多與結相關的詩詞:六朝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裡的“結同心”;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結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簪( 單為釵,雙為簪 )《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準備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飾這支簪子,加上雙珠還覺不足,再加上玉飾,如此珍重,自是出於一往情深。卻不料“聞君有他心”,於是她把那簪子“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何苦這樣做呢?還是從心頭難以割捨的那份情意吧。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古時將絹稱為紈素,“紈素三條裙”指的是絹做的裙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稱。史上曾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裙子,如:彈墨裙、鳳尾裙、月華裙、真珠裙、鬱金裙、石榴裙等等。

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一首《如意曲》: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詩是她為誰寫下的呢?一樣身處於千丈紅塵與茫茫人海,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干雲如武則天,看到月光裡的桂樹,仍舊沒逃得過夜夜綿長的思念,又有誰能躲得過?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論撩妹,古人都比你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