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指标”正常,肿瘤才算治愈了!

来源:觅健

似乎每个人都逃脱不掉“谈癌色变”的魔咒,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癌症仍然是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之一。从确诊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再到疗效可观,肿瘤完全消失,难道就算治愈了吗?

在解答今天这个疑问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问题:

癌症能治愈吗?

对此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与否来回答,因为大家对“治愈”的定义不同,答案也有所不同。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治愈”的含义是:肿瘤完全消失,且不影响身体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功能;患者能长期生存,不会发生转移或复发。

复旦大学的邱立新教授表明:这种定义的“治愈”可能性非常小,就算配合最新的免疫治疗,也仅有极少数的早期肿瘤患者可能被“治愈”

而从医生角度而言,防止患者理解偏差,他们不会轻易采用“治愈”二字,通常用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作为判断标准。

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的前三年,是转移复发的高峰期,一旦度过五年这一关键期后,虽然复发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几率将逐年降低。肿瘤患者同时符合五年之内不复发、症状减轻或消失、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三个标准时,医学上便认为是“临床治愈”了。

这三个“指标”正常,肿瘤才算治愈了!

“治愈”的概念理顺清楚后,第一个问题也自然有了答案。说千道万,目前对癌症的治疗很难达到患者定义的“治愈”。但是许多经过规范化治疗的肿瘤患者,都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怎样的状态和指标才符合临床治愈的标准呢?

可测量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完全缓解(CR)即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意味着患者病情非常乐观,完全得到了缓解;
  • 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达50%,其他病变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说明治疗效果积极向好,可能态势正趋于完全缓解;
  • 病变稳定(SD)是病变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持续超过一个月。对于晚期患者来说,这种情况并不算太差,仍然属于治疗有效的范畴;
  • 病变进展(PD)即病变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提示患者可能对治疗药物不敏感或产生耐药性,需要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正常

1

血常规评估价值

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它较组织细胞学安全,较影像学和肿瘤标记物方便且价格低廉。许多研究证实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血常规标记物与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例如术前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浆膜浸润、肿瘤分期以及总体生存有关,并且术前血小板升高而术后正常者,术后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一定程度预测胃癌复发情况。

2

肿瘤标志物评估价值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并形成的物质,通常以酶类、激素或抗原等代谢物的形式存在于宿主体液或肿瘤细胞内,根据其免疫或生化特性能够诊断或识别肿瘤。

其中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指标对肺癌癌诊断及其预后情况评估提供可靠依据。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是临床治愈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这三个“指标”正常,肿瘤才算治愈了!

“自检”正常

1

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如果一个月内既没有增加运动量,又没有减少饮食量,体重却莫名下降超过10%,提示患者是否发生病情的进展,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复查。

2

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

晚期肿瘤患者因肿瘤负荷较大,肿瘤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引发免疫性反应和炎性反应,从而引起发热症状。如果康复患者排除其他生物学如细菌病毒等发热原因,应高度重视,排除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3

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

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减退、血红蛋白下降引起的贫血均可导致疲乏无力,或者晚期患者的肿瘤发展致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不能很好的吸收营养物质也可能出现乏力的症状。如果康复患者持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时,考虑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或复发

虽然我们的主观感受不得忽视,但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所以建议癌友们一定要理性看待自身出现的异常变化,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应复查,依靠检查报告结果进行正确判别。

判断是否达到临床治愈的指标不仅上述内容,还有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也能起到评估的作用。达到临床治愈也不可掉以轻心,建议一年内,每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一年后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好了,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探讨到这里,我是

肿瘤科一普志东,如果您想了解肿瘤相关的问题,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立即咨询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