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学者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世间万物生生灭灭,千变万化,精彩纷呈,从未停歇。抛开人类社会,这个世界有真假、善恶、美丑吗?有人说,有的。看,草原上有一群动物在吃草,这是真的;五只大象护着一只小象行走,这是善的;雄鹿为赢得雌鹿青睐,正展示它健壮的鹿角,这是美的。地上有几片干枯的树叶,不,那不是树叶,是枯叶蝶,"树叶"是假的;一群羊被狮子追赶着,一只小羊没能跟上羊群,被狮子咬住了,此刻在羊的心里,狮子是恶魔;雌画眉没有选择那只叫得难听的雄画眉鸟作对象,它(她)觉得它(他)真丑。是的,眼前的这番景象,真假明确、善恶分明、美丑立判,自然界遍布真善美和假恶丑。可是,真假、善恶、美丑究竟是什么?眼前的这番景象真正告诉了我们什么?活着,是活着,所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存在的原因都是活着,有利于活着是评判真假、善恶、美丑的唯一的标准。

活着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活着。从自然生物到自然非生物,从自然生物再到人,万物都追求活着,万物都追求存在。不以活着、不以存在为根本尺度的真假、善恶、美丑都没有意义。人是高级动物,是精灵,以人为中心的真善美是无数假恶丑牺牲的结果,假恶丑是真善美的母亲。

存在就是变化、就是否定、就是对立。善恶、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展开的这些概念,程度有不同,其本质是一样的,中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它们伴随着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永恒不变;伴随着事物的消亡而消亡,不留痕迹。

当我们深入理解了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定,自有其自然的规律的时候,圣人治国当然要明白事物内在的属性和规律,顺着事物的本性,不为不言、不始不有、不恃不居,自然而然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里的六"不",绝不是老子教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我们明白万事万物的最根本规律一一变化性、对立性、统一性,并以此为基础,顺着事物的内在性质,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恰到好处地治理天下。无为而治要优于有为而治,原因通常或者说几乎是这样的情况,有为而治破坏事物的内在性质、破坏事物的内在规律,无为而治则相反。这里的无为是遵重事物本性的有为,这里的有为是人自以为有智慧,比万事万物本身还懂得它们内在的发展变化,主动的、积极的、自以为是的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干预和左右的作为。无为而治要难于有为而治,因为无为而治的前提是治理者必须对事物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洞见,有清晰的认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智慧是一个好东西,但运用不当则祸害无穷。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性,充分尊重其内在的规律,顺势而为,不自作聪明,勇敢的做符合事物内在规律的事情,时刻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规律上面,则顺势利导,不在规律上面,则纠偏纠正,如此,国家兴、苍生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