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為何後兩位卻少有人知?這兩位究竟是誰?

在《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隱士要數水鏡先生司馬徽,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因此,臥龍鳳雛的名聲被世人所傳誦。但是,其實,三國時期並不是只有龍鳳這兩位先生,在民間故事之中,其實流傳著幾種說法。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為何後兩位卻少有人知?這兩位究竟是誰?

諸葛亮

第一種說法,叫做三國五瑞,指的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冰鏡,冰鏡先生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第二種說法是有六人,分別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毒士和鬼才。毒士指的是賈詡,鬼才當然就是郭嘉了。但是,最流行的一種說法還是隻有四個人:臥龍、鳳雛、幼麟、冢虎。不管哪種說法,這四個人都必不可少,這四人究竟是誰呢?

經過《三國演義》的描寫,大部分人都知道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但是幼麟冢虎對好多人來說卻是第一次聽說,其實這二人也都是三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為何後兩位卻少有人知?這兩位究竟是誰?

龐統

幼麟就是姜維。姜維字伯約,可謂是三國時期文武雙全的頂尖人物。在蜀國被滅之後,姜維隨著後主劉禪前往晉國。姜維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痛哭流涕,說著誓死保衛蜀國,不當亡國奴之類的話,因為他知道,自己本身就是魏國投降過來的,說這些只會讓一些人看笑話而已。但是,在姜維的內心中,卻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蜀國。

姜維在到達蜀國後,並沒有閒著,他制定了終極反殺計劃:接鍾會之手殺掉鄧艾,調撥鍾會背叛晉國,若鍾會自立為王,則殺掉鍾會,恢復蜀漢。第一步殺掉鄧艾完成的很順利,第二部開始很順利,卻沒想鍾會卻被自己手下殺死。姜維看著大勢已去,自知復國無望,拔劍自刎,用生命報答蜀國知遇之恩。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為何後兩位卻少有人知?這兩位究竟是誰?

姜維

冢虎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冢虎的意思是盤伏在石冢中的猛虎,是能夠適時而動絕世奇才。這和司馬懿的經歷十分吻合。司馬懿早年表現的不是十分出眾,一直都是在蓄勢待發。早年曹操求賢若渴,司馬懿卻一直隱藏自己的才能。他知道曹操疑心病非常重,恰好曹操做一夢“三馬食槽”,槽與曹同音,所以曹操一直認為會有一個和馬有關的人來害他。司馬懿一直隱忍自己的才能。

但是,是金子很快就會發光,曹操最終還是知道了司馬懿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司馬懿知道即使給曹操賣命,最終可能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於是,他便處處謙讓,最終選擇侍奉曹丕。這個做法可以說是相當的高明,曹操臨死之前數次想要殺死司馬懿,都因為曹丕的原因做罷。當曹丕登基之後,司馬懿才開始漸漸的展露出自己的軍事才華。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為何後兩位卻少有人知?這兩位究竟是誰?

司馬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