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點擊上方“關注”,為你解決婚戀難題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文 | 心之助


說起張愛玲母親黃逸梵,我身邊的很多人的反應通常都是:“噢,作家張愛玲的母親嘛!”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那個時候,其實她比她女兒張愛玲傳奇多了。


因為她那轟轟烈烈的出走,震驚過整個時代。


當然,說到這兒可能很多人就會問了。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左:張愛玲,右:黃逸梵)


說起來這麼牛逼的黃逸梵女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也真覺得她的身份很難定義。


名媛?富三代?交際花?戀愛專家?破落貴族婦女?民國獨立新女性?


她了不起的閨女張愛玲甚至還在書裡形容她媽媽是個環球旅行家。


總之,看了她的故事,我驚了。


這的確是一個很美,也很會作妖的傳奇女人。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確實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如果活在當代,黃逸梵必定也是引領萬千粉絲的時尚ICON。


她原名叫黃素瓊,也算是名門之後。


她母親本是給黃家傳宗接代的一個小妾。


弟弟去新式學校上學,而她只能裹著小腳窩在家裡讀私塾。


對這樣的不公,她從小就是不滿的。


在她22歲那年,由家裡人做主,將她許配給了名臣之後,李鴻章的外孫張志沂。


張家的家底當然是很厚實,她也從了。


張志沂雖受過教育,可骨子裡卻是個典型的舊式遺少。


他逛妓院、娶姨太太、抽鴉片。


可黃逸梵卻是一個新女性,對於丈夫的這些行為她是看不慣的。


她燙著愛司頭,很愛穿西式的服裝。


對於三妻四妾的舊式作風,她厭惡到骨子裡。


與名流們打牌時,她一身紅色長袍。


濃濃的希臘風情,總是能成為牌桌上獨領風騷的尤物。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張愛玲就在她書中就曾回憶對母親的穿著非常羨慕,


“我最初的回憶之一是母親立在鏡子前,在綠短襖上別上翡翠胸針,我在旁邊仰臉看著,羨慕萬分,自己簡直等不及長大。”


看著在鴉片煙霧和三妻四妾中糜爛的丈夫,她早已經心冷。


等待著某日的出走。


在無休止的爭吵之後,在小姑子去英國留學時,她抓住了監護人的名義。


終於,她離開了這個舊牢籠。


黃逸梵依舊走得很徹底,即便當時張愛玲才4歲。


也就是這個時候,她為自己取了這個新的名字——黃逸梵。


在那個時代,她是勇敢出走第一人,出走對渴望新世界的她猶如新生。


遠離了曾經早已腐朽黴透的深宅,去寬廣無際的大世界遨遊一番。


留學的日子裡,她過得很爽快。


她和小姑子一起到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小腳的她比大腳姑子滑得還要好。


兩個人一起彈琴跳舞,還和徐悲鴻一起學油畫。


和蔣碧薇成了閨蜜,還結識了很多名流。


這是現在看來,也無比時尚潮流的生活。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我以為,她會繼續瀟灑下去。


可,並不是啊。


幾年後,她收到了丈夫寄來一封信。


信上都是真情實意的思念。


或許是這封信打動了她,也或許是玩累了;


也或許是處於女人的本能,開始牽掛家中兒女了,


黃逸梵決定回家了,帶著和丈夫重新開始的希望。


這一年,張愛玲已經8歲。


黃逸梵的迴歸,給這個早已沒有希望的家注入了活力。


一家人搬到了新的花園洋房,她也開始收心,嘗試做一個好母親。


她教張愛玲畫畫、彈鋼琴、學英文。


畢竟,她更愛看到一個洋式淑女模樣的女兒。


之所以說是“嘗試”,是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家必定是不屬於她的。


沒多久,丈夫重新抽上了大煙,而且比以前更甚。


總之,這段婚姻,終於到了讓黃逸梵無法忍受的地步。


她請來了律師,起草了離婚協議。


即便再艱難,她也絕對是要走的。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這一次,她帶著因分家產得來的錢財,開始了四處旅行。


這個成功出逃的娜拉,進入了她人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時期。


生活越發有滋有味,她走遍了全世界,稱得上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旅行家。


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世界各國名流交談。


也和不同的人談戀愛,享受著不同男友的陪伴。


也許是過分的自由,又使她迷失在幸福當中。


她竟然又倦了!


所以,在張愛玲中學畢業的那年,她選擇回到了上海。


她們開始習慣一起生活的日子。


她也開始了“”改造”張愛玲的生活。


她開始教張愛玲走路,教她打扮。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還教她怎樣笑,以及怎樣用肥皂粉洗衣服。


你以為故事到這兒就圓滿了嗎?


No!


停不住的飛鳥總是要飛走的,沒有哪個地方真正會讓她心滿意足。


沒過多久,她累了。


於是,再次離開熟悉的子女和日常,再度逃往國外的自由生活。


留下女兒與姑姑兩人一起生活。


黃逸梵很要強,給友人的信中,充滿信心和自食其力的滿足。


可事實呢?


並不是如此。


她發現男人都靠不住,受了一些傷。


環球旅行生活也結束了,因為沒有錢了。


想靠著變賣古董做點生意,可總是做不成。


五十多歲了,住在小小平房裡,只能在學校教些手工課幫補家用。


當然,她知道這活得不算漂亮,所以她絕對不能讓其它人知道。


兒子不熟,女兒和她完全不親,老無所養。


想去馬來西亞領養一個,也不成,於是隻身去了英國。


最後啊,58歲的她,客死他鄉。


自始自終,都是獨自一人。


張愛玲後來在她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裡寫了關於母親的故事。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其中有個讓我讀起來很心酸的片段。


她在書中講到母親曾無數次墮胎時,感慨到:“二嬸(張愛玲母親)不知道打過多少次胎”。


看到張愛玲這段描述,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她缺的是什麼。


她卻的是愛啊。


她這一生不停出走,不停周旋於不同男人身邊。


就像王家衛電影裡沒腳的鳥兒,她不能在一個地方呆太久,她必須流浪,一旦停下來,就死了。


無非是她愛不了別人,也愛不了自己,也不被別人愛。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在黃逸凡這兒,家是枷鎖,丈夫是枷鎖,兒女是枷鎖。


不只一次,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黃逸梵是個自私的女人。


可在我看來,她這一生的折騰又何嘗不是來自於恐懼。


一個人對於出走的上癮的女人;


一個放著兒女不去好好愛的女人;


一個不斷戀愛卻不曾停留的女人,


必定是內在有個無法填補的空洞。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黃逸梵在國外)


一個女人,沒有了愛,就需要用新鮮的事物來不停的填充。


不斷旅行、戀愛、學習新鮮時髦的活法。


暫時被填滿,不會感到惶恐了。


可人終究是要老的,錢也終究是要花光的。


前半生肆意揮霍,瀟灑浪蕩,後半生也只是勉強撐起了她所謂的漂亮。


那麼問題來了,只要她有錢有人愛就會幸福麼?


肯定也不是的。


  • 第一、她並沒有靠自己的雙手去真正的創造價值。


當一個人和社會有了關係,最大程度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才會真的感到一種落地的快樂。


可黃逸梵豪邁的旅行壯舉的費用,並非她獨立承擔的。


她不愛工作,看不起小錢。


她靠的是祖上積年累月傳下來的古董。


每次出行,她都要賣掉一些古董。


前夫靠花天酒地揮霍家產,她用四處旅行來消耗古董。


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究竟在哪兒?


她或許,自己也分辨不出。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用現在的眼光來,她活愛過痛過玩過,但未見得太幸福。


她一生想擺脫舊時代,卻也是隻是靠著留下的古董,支持一場場遠行。


  • 第二、她沒能力建立真實而深刻的長久關係。


張愛玲曾在小說中有一個狠辣而準確的判斷:


她並不是要和人上床,她就是要人喜歡她。


年輕時受過傷,後來她也知道,男人是靠不住的。


除了用錢給自己保障,她從來不給自己的人生建立長期而滋養的其他的人際關係。


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幸福的關鍵。


無論是父母、夫妻、母女還是朋友,簡單地說,生活裡要有愛。


她也不知道怎麼愛女兒。


她學了洋人的文化和教育,可她更多的是關注自己。


她花大把時光在自己的愛好上,比如畫畫、音樂、滑雪。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幼年張愛玲和她弟弟)


不懂得去照顧孩子,對老公的失望也映射在女兒身上。


對於女兒也總是刻薄和尖酸的,從未想過去做一個稱職的母親。


黃逸梵愛打牌,她只要一得空就會往牌桌上湊。每次張愛玲跟她要錢,她都會先給她白眼。


平常的生活裡,她對張愛玲說得最多的竟是“都是為了你”。


有時,她說“這周沒去喝咖啡,都是為了你。”


有時,她又說:“這個月沒添新衣服,都是為了你。”


而這種近乎冷血的冷酷後來竟成了張愛玲後來文章的最大特點。


也成了她做人的最大特點。


兩人想愛又不會愛,母女關係終至冷淡。


  • 第三、她缺乏暴露真實自我的能力。


即便落魄,寧願去馬來西亞的學校當手工課老師,也不能讓國內的親人看到自己的落魄。


她要是做一個仙子姐姐的人物。


求助能力其實是人格健康的一個指數之一。


但她常常羞於表達真實的自己,因為擔心自己的缺點會暴露無遺。


她執著於自己的標準,卻缺乏內心自省的能力。


對外在的姿態是否漂亮高級,比對內心的感受更感興趣。


  • 第四、 她對自己需要什麼其實並不清楚。


文藝創作中的娜拉有兩條路,只能擇其一。


現實中的娜拉的路,更像一個不知什麼時候能歇下來的鐘擺。


在沉淪與家庭之間來回擺動,目的地在哪兒,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做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費心維持整個家,奉獻自己的全部人生。


可是,黃奕梵肯定不願意的。


她渴望新鮮與自由,她用一生驗證了“生活在別處”這句話的真理性。


可多次出走之後,每分每秒都得自己把張羅。


時間久了,可誰又真的習慣孤獨?


所以當她頂不住的時候,她就選擇了回家。


就這樣左右搖擺著。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家庭關係是一個人一生所有關係的模板。


黃逸梵從小就失去了雙親的庇護,嚴重缺失了父母的愛。


而重男輕女的養母對她,始終是嚴加管束,沒有一絲溫情。


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的人,要麼木訥順從,要麼叛逆不平。


而黃逸梵,是後者。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不被愛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扔進去什麼都是空的。


她用一生去追求新鮮感,追求“不一樣”,其實也是在追求愛。


六十四歲的她,走遍了全世界,客死他鄉,


卻未能踏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也未真正意義上得到幸福。


而她的女兒用一生去寫,寫她得不到的愛。


《小團圓》中有一段經典的關於孩子的對白,張愛玲在被問到是否要“生個小孩”時,似乎輕描淡寫地笑道:


“我不要。在最好的情形下也不想要,即便又有錢, 又有可靠的人帶。”


張愛玲在晚年時,心理疾病越來越重:總是覺得自己住處有“蝨子”。


這種敏感到了別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所以,她在3年搬了180次,幾乎一週一次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她要逃離什麼?


不僅是蟲子。


張愛玲的出逃是由家族基因決定的,是有歷史記錄的。


她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傷痛和逃離傷痛的小說。


這些傷痛潛伏在體內,時常出來襲擊它們寄身的主人。


當然,她的渴求和缺憾也在戀愛裡邊顯露無遺。


胡蘭成不斷地見異思遷,在外拈花惹草。


張愛玲依舊選擇愛他。


為了這份愛情,她還拿出自己的稿費供養胡蘭成。


因為她太孤獨了,必須要責無旁貸的愛一場才行。


晚年的她,過著離群索居,過著隱居生活。


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說:“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蝨子。”


悲涼和孤獨,成了她整個人生的底色。


再回到她的媽媽。


沒有婚姻和愛的黃逸梵也曾試圖從男人那裡找到一絲溫存。


有一次,黃逸梵突然提到張愛玲港大時的一名醫科老師,張愛玲對這個人的感覺是“有點好色”的。


可母親卻說:“他總說我需要照顧,還給過我200叨幣(新加坡幣)”。


從這個細節就可以想象,感情上四面楚歌的黃逸梵是多麼需要溫暖。


從最初的離家,到最終的客死,黃逸梵是遊走在時代邊緣的奇女子。


名字裡的那個“逸”字,也代表了她最內心的渴望。


她是時刻想要衝破房頂的,她要飛到外面的世界去。


可50歲的時候,她從印度回來,一身空空,人也曬黑了,更老了。


連自己的弟弟都跌足嘆道:哎呀,你怎麼變成老太婆了哎……


不知道當時的她,聽到這句話是作何感想?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作為一個女人,在年輕的時候,


總是有著精緻的妝容,遠渡重洋,揮金如土,恣意玩樂、結交喜歡的人......


她的一生曾經綻放過了。


男友無數,多次墮胎,一生出走,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媽


但這只是有外物而內的自由,也從來都是海市蜃樓。


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從來是有邊界的。


生命是需要道德和責任之“重”的。


一旦離開這些“重”,生命就會如羽毛一樣漂浮空中,陷入無負擔的“失重”狀態。


讓人感到生命沒有著落的孤獨。


誰能承受得了這虛空的“輕”呢?


就連當初和她一起誓死做新女性的小姑子也不能。


估計她怎麼也想不到,多年後,那個同她一起闖出家庭留學歐洲的小姑子張茂淵。


到底沒有將獨身主義進行到底,終在古稀之年後,結了婚。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本文由心之助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