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國家電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道之黨建引領篇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黨組)一定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廣大黨員幹部同樣是最值得信賴的排頭兵。

“水來了……水抽上山了,大家趕快去給自家的芒果地澆水了!”2月25日,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村村民們高興地奔走相告。經過國網攀枝花供電公司“助農幫扶黨員突擊隊”兩個晝夜的緊急搶修,為13500畝芒果地引水的排灌站恢復了往日的轟鳴,金沙江水再次滋潤了全村的脫貧希望。

以堅強的黨建引領匯聚決勝之力,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再次發出動員令:“公司各級黨委要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以赴將脫貧攻堅任務抓好抓實抓徹底。”

亮旗踐諾,群團共戰。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動員引領下,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先後派出駐村扶貧幹部5348人次,承擔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安排的1952個扶貧點的幫扶任務,累計幫扶1554個扶貧點出列,帶動32.98萬貧困群眾脫貧。傳承“紅色基因”的國網人上下一心、攻堅克難,熔鑄成一柄堅不可摧的戰貧利刃。

黨建引領 強化脫貧攻堅組織保障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涼山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要建強基層黨支部。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要真抓實幹、堅持不懈,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包毅是國網青海電力駐化隆縣甘都鎮關巴村第一書記。2015年10月,剛一來到關巴村的包毅就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要讓大家都有力出、有錢掙。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2月13日,疫情防控期間,國網青海電力金色熱貢•同仁共產黨員服務隊主動上門為青海潤鴻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光伏溫棚扶貧科技示範園進行安全用電檢查,服務扶貧產業穩。

然而,幾天摸底調研後,一道現實的難題就擺在了包毅眼前:基層村幹部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帶領老百姓致富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各項扶貧工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落實。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包毅面臨的難題並不是個例。

國網西藏電力駐阿里地區措勤縣曲洛鄉雄瑪村第一批工作隊隊長桑果告訴記者,2019年2月來到雄瑪村後,他們發現村‘兩委’班子成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實現按期脫貧任務有些有心無力。

顯然,缺乏組織保障,缺少一支有文化、懂政策、會經營、能致富、有威望的村幹部隊伍,已經成為制約貧困地區早日脫貧的關鍵所在。

經過深入思考,包毅意識到,必須要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他在工作筆記中寫上了這樣一段話:“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群眾對此深有感觸。‘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這也是2015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思路既定,行動必隨。包毅開始著手完善關巴村黨支部黨建工作管理制度,發揮黨支部在致富道路上的引領作用。村內事務均按“三議一表決”制度由村委會商議決定,制定村委委員相關責任機制,嚴格按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在全村範圍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此外,包毅還定期組織支部成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學習掌握扶貧政策,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遠在西藏的桑果與包毅不謀而合,也把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強理論引導,切實把“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常態化作為抓手;熱心幫建指導,幫助村“兩委”班子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完善各項制度……

黨建工作做紮實了,扶貧工作有了組織保障,包毅和桑果就像建起了脫貧攻堅“指揮部”。摸清貧困底數、完善基礎設施、尋找致富門路,一系列扶貧舉措水到渠成。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也是國家電網公司5348人次扶貧幹部在1952個扶貧點開展實際工作的有益經驗。許許多多像包毅和桑果一樣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與各級黨組織密切配合,切實履行幫扶責任,構建起上下聯動、全員聚力的脫貧攻堅工作體系,將黨組織的堅強領導貫穿扶貧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黨員帶頭 匯聚脫貧攻堅幫扶力量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後關頭,黨員幹部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加強黨的領導,弘揚務實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毛偉明為扶貧一線的黨員幹部提出要求,明確方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國家電網公司把最優秀的黨員幹部匯聚在脫貧攻堅一線,為各地脫貧工作打入一支強心針。

初春的南疆陽光明媚。在和田策勒縣的深度貧困村巴什玉吉買村村南,一排排嶄新的種兔養殖場房在沉睡千年的戈壁灘上拔地而起,十幾位當地村民正在其中接受種兔養殖培訓。

種兔養殖基地正是國網新疆電力駐策勒縣工作隊為振興貧困村產業引來的“金鳳凰”。

策勒縣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自然環境惡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2019年年初,工作隊總領隊、國網新疆電力公司黨委副書記徐建忠前往四川為貧困村尋找產業發展機會。他了解到四川兔肉市場供不應求,而和田地區氣候乾燥,人力成本低,非常適宜兔類養殖。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幫幫兔”助力農民脫貧

在兄弟單位國網四川電力的幫助下,徐建忠找到了國內兔養殖領域的龍頭企業。在他三顧茅廬的努力下,該公司終於成功落地策勒縣,註冊新疆幫幫兔農牧集團有限公司,每年將為附近300個村民提供就業。

產業扶貧不僅能直接帶動貧困戶脫貧,還能培養貧困戶的一技之長,為貧困地區帶來穩定發展的基礎和動力。看到成效的工作隊兩次赴內地開展招商引資,繼續為策勒縣引入養殖、服裝加工、電氣設備生產等6家企業。如今,長期駐紮貧困村的工作隊儼然已成為策勒縣產業發展的“最強大腦”。

遠在大涼山深處,國網四川電力選派的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第一書記王小兵同樣奮戰在深度貧困最前沿。

2016年,王小兵初到阿吼村。泥濘不堪的村道、低矮破爛的房屋、靠天吃飯的莊稼、衣裳破舊的孩子、家徒四壁的貧困人家……眼前的狀況深深刺痛了他。他暗暗下定決心,誓要帶領阿吼村擺脫貧困。

為了和村民建立感情,王小兵每天跋涉在阿吼村方圓20多平方公里的山頭溝壑,一戶一戶入戶走訪,竭盡全力解決村民的難題。送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幫生病老人尋醫問藥、為貧困戶爭取公益崗位、為年輕人尋找培訓機會,村民們漸漸熟悉了這個“王書記”,更把他當成了阿吼村的親人。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為了打造村支柱產業,王小兵和村“兩委”經過考察,決定種植川貝母、百合、青刺果等經濟附加值高的中藥材,並找來優質豬苗、雞苗發展生態養殖業。通過開展勞動競賽、成立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入股,村民們看到了勤勞致富的可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脫貧積極性。

2017年,阿吼村成功脫貧,全村73戶貧困戶全部摘帽,王小兵也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作扶貧經驗交流。如今的王小兵依然奔波在阿吼村,鞏固脫貧成果,謀劃鄉村振興,新的任務更加艱鉅。

“紅色基因” 熔鑄國網戰貧利刃

每一個奔赴扶貧一線的國網人都是黨組織戰鬥力的直接體現。面對陌生的環境、複雜的任務,他們藏起茫然無措,用腳下的泥土沉澱心中的真情、積累前行的經驗;面對父母的牽掛、妻兒的思念,他們忍住愧疚不捨,用只爭朝夕的幹勁,迎接最終勝利的到來。

作者:張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