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對原生家庭的恨,就有多少對生活的向上向善向美向愛!

能恨的人,有力量。

“這麼多年了,我還是會做噩夢,每次都是他們在打我”。這樣糾纏的、彼此傷害的關係,好像成為了你永遠的桎梏,無法擺脫。

即便是你已經成年了,擁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也還是在侵犯、控制著你的生活,讓你無處可逃。

重男輕女的思想,讓許多女性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應有的身份。

她們的出生,彷彿本身就是不被期待、不被認可的,是被物化、被用來賭博或者交換的。

因此,許多女性從小就把“抗爭命運”當作了生活的全部。她們往往比男性更努力、更優秀、更需要社會認同,以此來證明自己不比任何男性差。

在這個過程中,她們也許創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價值,同時,可能也付出了很多沉重的代價。

我們的一生,如果永遠都糾纏在某個點上,面對選擇,永遠都要去思考該順從還是反叛,那就意味著:無論順從還是反叛,我們都沒有真正從深淵中解放出來。

而這個深淵,可能就是那些很早期的執念,那些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生命的烙印。

1、討論原生家庭,可以“逆天改命”

作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我的工作似乎總是繞不開原生家庭。

因此,也收到了很多來訪者的質疑:

“我明明已經不想再回憶過去了,我只想要現在的我,能過得好一些,我想要擁有更光明的未來。那些發生過的事情已經成了事實,我的父母也很難被改變了,為什麼你還總是讓我去談那些無用的過去?”

是的,我完全同意這個說法:發生過的事實無法改變,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原生家庭也無法改變。

如果說“人各有命”的話,那這個“命”指的可能就是原生家庭了

吧。一旦出生在了某個家庭,這就成了我們一輩子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個“命”,可能會很順,也可能會很殘酷。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恰恰就是為了“逆天改命”。

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去了解它,然後陪伴你、幫助你、支持你一起去超越它。

這也許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和成本的過程,但是,卻非常有價值。

2、討論原生家庭,並不能改變父母

此前有一位朋友問我,可不可以帶她的父母一起來做家庭治療。

儘管她的父母可能更善意一點,但她一樣非常痛苦。更重要的是,她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和父母緊緊糾纏在一起的,如果父母不能改變的話,那自我改變也會做不到。

對此,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的動機是為了,讓諮詢師幫助你改變你父母的話,那我勸你還是放棄吧。在你的父母沒有主動想要改變之前,這種工作會非常低效。

有這份心思,有這樣的時間成本,我建議你不妨租個房子自己搬出來住,找一個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你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的工作、愛情、朋友圈,有什麼可以改善和挖掘的地方,你的生活有可能很快就會不一樣了。”

家庭治療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執著於,“只有父母改變了我才能改變”,這本身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小孩子的位置上。

在這樣的位置上,我們會下意識地承認,自己還和童年時期一樣,是沒有力量、需要庇護的;我們會認為,父母仍然像我們幻想中的那樣無所不能,無法違背。

“如果他們不允許我好過,我就永遠無法好過”。

“如果他們不放過我,我的一輩子都將會活在他們的陰影之下”。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我們是成年人我們有權利、有能力去決定自己的人生;我們有資格去使用能幫助到我們的資源,去尋找那些能幫助我們成長的人;我們有機會、有信心和過去告別,只要我們願意去做。

3、能夠被改變或者超越的,是過去留下的影子

那麼,我們一直在提的“超越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要超越或者改變的到底是什麼?

在此之前,我想問一下你,包括看這篇文章的其他讀者:

你們是否有這樣的感覺,自己人生的選擇、故事的發展、包括一些特定的關係模式,似乎總是在重複上演著?

原生家庭裡,那些曾經讓我們恐懼的、愛慕的、傷感的、怨恨的父母的影子,似乎總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我們後來的生活裡。

有許多人都會這樣,在學校不敢和老師說話,在職場總是覺得老闆不喜歡自己,談戀愛的時候總是覺得伴侶非常挑剔。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中,一直留存著難以取悅的父母的影子。

其實,人際的互動是相互塑造的:當老師看到不敢和自己打交道的學生,恐怕也很難去多關注她一點;當老闆看到一個畏畏縮縮的員工,恐怕也會露出不喜歡的表情;當愛人看到小心翼翼不敢表達自己的伴侶,恐怕時間久了也會生厭。

於是,這些似乎真的驗證了他們內心的想法:這些人是真的不喜歡我,他們是真的很難討好的,和我原生家庭的父母一模一樣。

長此以往,他們世界裡的每個人,好像都變成了自己難以取悅的父母,舉步維艱。

所以,相較於改變真實的父母,改變內心父母的影子,也許更為重要,也更為可行。

至少,當我們開始承認和接納, “我之所以會一直受困於原生家庭,可能是因為,我把內心父母的影子套到了身邊每一個人的身上,然後通過持續不斷地互動,才把他們全部改造成了“嚴苛的父母”。也許,真實的世界並沒有那麼嚴酷。

當我們接受這一點,原本的循環會開始出現裂痕,我們漸漸能夠從父母的影響中走出來。

對你而言,可能是可以睡個好覺了。

如果說,人生像一棵樹,那麼所謂“超越既往的創傷”,並不是為了讓我們抹除樹幹上的疤痕。而是,當你枝繁葉茂的時候,你會發現,對於那些疤痕,你可以恨它,也可以愛它;你可以對它難以忘懷,也可以把它壓在心裡。

但是,它最終也只是你過去的人生留下的一個印記罷了。

疤痕僅僅只是疤痕,它不能覆蓋你的全部,也無法阻止你持續不斷地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