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大多數人沒搞清楚1個關鍵

這句話是所有自認為是好人的人,內心最愛寬慰自己的一句話,事實上此話本身值得商榷。

01是不是好人,不是自己說了算

案例:公司老總經常對小李說,那個小張靠不住,別指望她幹活了。

交給一件工作,永遠都幹不好,但鑑於小張來頭比較大,還是要留著,儘量讓乾點輕鬆、機械性的工作就行了。

要是她的工作幹不了,讓小李幫著小張幹。

於是出現了一個所有公司出現的普遍情況:小李手上有永遠幹不完的活。

小張閒得的沒事幹,成天在公司刷劇說閒話聊天嗑瓜子。

時間長了,原本幹了自己工作的小李,因為長期替小張幹她幹不了的工作,難免工作上會出現紕漏。

結果多次引起老總的不滿。

認為小張工作能力越來越差,效率越來越低,時不時還有推諉工作的嫌疑。

這就讓小李十分委屈,她覺得自己幫了小張幹了那麼多工作,還替領導解決了難題,

大好人一個人,為什麼還落得這樣的下場?

小李包括老總,果真是大好人一個?當然不是,可以說有些“助紂為虐”。

為什麼這麼說呢?表面看,老總和小李確實幫了小張好多忙,讓她能輕鬆工作。

但實際上是,這是害了小張,讓其失去的鍛鍊機會,不但荒廢了自己,也給整個公司造成非常惡劣影響。

導致公司形成一種很壞的風氣,都不願意幹工作,等著別人來幹;幹工作的人永遠很忙,不幹的人永遠很閒。

這種自以為是的“好人”,其實在大多數公司都存在。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大多數人沒搞清楚1個關鍵

好壞對比


02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好報中有惡報,惡報中有好報

老子說,善惡、高下等相反的事物互依共存,並且隨時朝相反的方向轉化。事物發展變化遵循一個“反”的總規律。

也就是說,一件事,內含著善和惡的成分。譬如上文的小李和老總,幫助小李,有善意的成分,但善意的成分裡又含著惡的因素。

所以,很難非常清晰區劃分,善的行動,就會帶來善的後果,而不會帶來惡的後果。也很難區分惡的行為,就不會帶來善的後果。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也就是說,好壞其實是相對的概念。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大多數人沒搞清楚1個關鍵

好壞時相對的概念

03正確的態度是,做正確的事情,遵從自然之道即可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本身沒有仁慈或不仁慈的一面,它只是遵從萬物規律各自自成。

芻狗,就是祭祀時用草扎的狗,祭祀時用它,祭祀完了燒掉它。

芻狗只不過發揮了自己該發揮的作用,天地不會因為同情它不少掉它。

所謂的仁慈,只是後人主觀的意願,天地沒有這個意思。天地是按照事情發展客觀規律“辦事”的。

所以,一個人不要把自己主觀意願強加到天地頭上,學會遵從自然之道便是。

具體怎麼做呢?就是做正確的事情,如王陽明所說,天冷了,就讓父母多穿衣服。這是出於本性的行為,這樣做就是正確的事情。朋友生病了,就去關心,這也是出於本性正確的事情。不正確做法是,帶著很多目的性去關心父母和朋友等。

總之,好人好報,惡人惡報,這句話本身就值得商榷。當我們明白了用老子的智慧去分辨好壞時,也就不會過分主觀的去期待或者祝願什麼,徒增煩惱,結果可能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大多數人沒搞清楚1個關鍵

做正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