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近日,江川區率先在全國首家引進網格化監測的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平臺——星雲湖監測預警系統,用於對星雲湖進行全天候、無間斷的監測,為水質進一步轉好治理提供決策依據,以保證完成星雲湖的脫劣目標。

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自星雲湖原位控藻及水質提升工程正式運行以來,每年能處理星雲湖湖水約1.56億立方米,日處理量可達43萬立方米。記者從雲南省玉溪市生態環境局江川分局監測站了解到,星雲湖水質正在持續好轉,據今年2月份監測結果顯示,星雲湖的總磷已經達到了地表水Ⅳ類標準,為近10年來最好狀況。

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目前,星雲湖面積約41平方公里,現有的水質監測是沒有辦法做到全面化的,國家現在要求水質監測真、準、全,而目前星雲湖上只有一個國控點兩個省控點來代表星雲湖全湖的水質。星雲湖監測預警系統是由遙感衛星、無人機、監測預警船和監測預警中心軟件組成的,我們將星雲湖劃分為52個網格點,用預警船對星雲湖進行高頻次的網格化水質監測。”無錫德林海總經理助理奚煒告訴記者。

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在星雲湖水質提升項目一號站,停靠在岸邊的一艘標有“監測預警船”字樣的船隻比較引人注意。“監測預警船對流入星雲湖主要的河道可以做到水質的鏈式監測,河道里面所有的汙染源都能通過這條船找出來,同時這條船可以在湖裡面監測52個點位,如果有需要監測一萬個點位都可以。”奚煒介紹說,這是一艘為星雲湖治理量身定製的預警船,船內設施功能齊全,分別裝有多源光譜水質監測系統、測深測淤泥系統、氣象監測系統、多聯屏數據處理系統、底泥取樣和水下可視探頭等集成系統。可以一次性對COD、總磷、總氮、葉綠素a等水質指標進行實時檢測;對風速、風向、溫度、溼度、壓強五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集水深測量數據採集、軟件軌跡導航、位置GPS數據顯示功能於一體,自身配備可視化窗口,可將水質監測系統和氣象監測系統採集的數據進行可視化,然後對船體各個監測系統長時間運行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自動化出具水體狀態分佈,各項指標的水質點位濃度圖、水質等值線圖、水質分佈圖、水質趨勢圖等,充分為星雲湖治理提供決策依據,同時體現出治理效果來。

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預警船每月在星雲湖上進行網格化實測20次,每次約需要3-4個小時,船在湖面上檢測到的相關信息都能及時在預警船和監測預警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出來。“這是我們監測預警船的中控屏幕,可以看到目前的經緯度,當前的實時氣象情況、最近一次的水質檢測情況以及每天全湖52個點的檢測情況等信息。”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監測預警中心主任朱霖毅在行駛的預警船上詳細介紹道。

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無人機鷹眼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機身長1.05米,可抗6級風,巡航速度為每小時75公里,作業面積可達20平方公里。每次起飛前技術人員會首先編輯好無人機的飛行任務,在飛行過程中,可通過預先設定的拍照時間間隔,對沿岸的藍藻情況進行拍攝,從而能對湖體的狀態進行詳細的瞭解。衛星遙感監測系統使用海洋一號衛星,每三天出一期遙感報告監測全湖葉綠素a和藍藻水華情況,搭配無人機鷹眼系統使用,對全湖的水體情況能及時發現及彙報。奚煒說:“遙感衛星主要是監測葉綠素A和大面積水華及全湖水華情況,受雲層的影響,或者受過境時間的影響,它不能做到實時監測,那麼無人機就是有效的補充。”

高新監測預警系統手段治理星雲湖


在監測預警中心有塊佈滿整面牆的大屏幕,通過相應軟件,技術人員可以遠程查看、遙控指揮監測預警船,讓所有監測數據實時呈現,把數據彙總分析然後可視化展示,達到預測預警的效果。

奚煒說:“這套系統是從去年6月份開始研發的,它的先進性主要就是檢測數據是真實的準確的全面的,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採用網格化監測的系統,對於水質監測的手段來講,是現有監測手段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我們這套系統開發的主要目的是要對水質進行真、準、全的監測,監測僅僅是一個手段,實際上我們要把這些監測的數據用在星雲湖的治理上。”

來源:江川區融媒體中心 江川發佈

編輯整理發佈:西部移動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