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翦直言進諫,他另闢蹊徑,提出反對意見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年紀大了,為保證國家的穩定,會選定一個兒子冊封為太子。等皇帝駕崩後,太子就即位,接著治理國家。正常來講這樣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周武公卻遇到一個預料之外的情況:共太子死了。

司馬翦直言進諫,他另闢蹊徑,提出反對意見

戰國策

共太子一死。周武公其他的兒子就蠢蠢欲動,想要爭奪這個未來的皇位。其他諸侯國知道這個情況後也想要推舉自己支持的公子。周武公自己也沒什麼主意,因為剩下的兒子他都喜歡,沒有決定選誰做太子。

楚國的大臣司馬翦給楚懷王出主意:您可以給公子咎封賞,替他申請當作太子。

大臣左成聽後,勸告司馬翦說:你這個建議不好啊。如果周君不答應的話,您的計劃就不能達成。周君拒絕大王,大王肯定會非常惱怒,我國就會與東周交惡。

司馬翦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有道理:那你說該怎麼辦呢?

左成就說:你可以讓周君把心裡中意的兒子告訴你,你替他向楚王請求封地。

左成繼續說:聽說公子若也想當太子。您可以派人找楚相國的車伕展子和小臣嗇夫空。你讓使者說,楚王好像想讓公予若做太子。但是公子若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他當太子,對相國不利。

於是楚相國便讓公子咎做了太子。

看完這個故事。老實說,我是大開眼界了。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要是我去處理這事,我肯定就是司馬翦。我也會直接提出建議。

可是直接提出這個建議是不合適的。如果這麼辦,就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周君答應,皆大歡喜。一種就是周君拒絕,楚王怪罪,楚國和東周關係受到影響。

左成的高明之處在於,不直接提出建議。而是先探查周武公的心意,搞清楚周武公真正想要哪個當太子。知道這些信息後,再對症下藥,那當然會手到擒來。而且對於提建議者的人,根本毫無風險可言。

對於中間的影響因素,左成的處理也是可圈可點。公子若想當太子。怎麼處理呢?如果直接在朝堂上說壞話,顯得品格低下。還會被別人發現你真正的意圖,知道你是公子若的敵人。公子若知道後,可能會針對你,報復你。

左成沒有直接處理,而是採用了間接手段。他建議司馬翦去找相國的車伕和小臣,故意散播公子若的壞話。相國的車伕和小臣都是能在相國面前說得上話的人。他們當然會把這些信息傳達給相國。相國聽了以後,果然扶持公子咎為太子。

不過這個故事沒有後繼,顯得不夠完美。我們不知道司馬翦謀劃的目的,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從故事的結局來看,似乎成功將公子咎推舉為太子。但是功勞都是別人的,很難發現和司馬翦存在什麼關係。所以公子咎會不會感激司馬翦呢?我覺得很難講。所以司馬翦白當了無名英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