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增多,出國留學在我國已經不算新鮮事。而且我國已是美國留學生的第一生源國,每年有無數中國留學生奔向世界各地求學。但是在一百多年前,這樣的場景是不可想象的,出國留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自己“鍍金”,而是為了拯救那個不斷被列強欺凌的祖國。

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哈佛大學

家境貧寒才留學

雖然現在留學生在中國已十分普遍,但留學生的門檻還是較高,並不是想去就去。主要原因便是高昂的學費令有些寒門子弟望而卻步。但是在一百年前,這一現象正好相反,第一批官派赴美幼童基本為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家境貧寒者也不在少數。

仔細想想,這也不難理解。那時的大部分人並沒有見過外國人,只知道我們在戰爭中敗給了外國人,而作為戰敗國的子民,對外國人心裡是什麼滋味?所以這就導致大部分人對外國人的印象並不好,這種牴觸情緒也會自然地帶到他們的國家。

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赴美留學生

所以一般見過世面的家庭並不會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往國外,他們覺得遠渡重洋是去受苦的。然而對於普通的家庭,這種機會是較為難得的,不僅僅可以讓他們的孩子有寶貴的求學機會,孩子的下半輩子也不用愁了。因為學有所成回來是包分配的,總比在家當苦力強,這種情感代表了那時老百姓的普遍訴求,活著就好。

留學生活艱難苦澀

雖然官派留學生是政府出錢,派他們出國求學,但留學生的實際情況卻是非常艱苦,這種苦澀正是由於文化的差異引起,而中國官員生怕幼童們西洋化,更是列出一系列規矩,這就讓幼童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免多了一份苦澀。

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留學生在美國

由於不能剪西洋頭,一個個中國男孩被外國小孩嘲笑為“中國女孩子”,因為被禁止穿西服,他們只能穿著中國長袍上學,同學異樣的眼光總是不時略過,而又因為被警告不能信基督教,寄宿在美國家庭的他們又與主人格格不入。這就是他們的不堪狀態,但還好,在強大的美國與落後的祖國之間,他們選擇了初心。

愛國救國

他們跨過大洋,不遠萬里來到異鄉,目的就是為了學有所成,回到祖國,救國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即使他們一次次被嘲笑,羞辱,他們內心的信念並沒有動搖,“愛國救國”信仰支撐著他們直到再一次踏上國土。但可惜的是他們一直處於“邊緣化”的社會地位。

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後期去日本的留學生

晚清西洋思想之運動,最大不幸者一事焉,蓋西洋留學生殆全體未嘗參與此運動……故運動二十年,卒不能得一健實之基礎,旋起旋落,為社會所輕。

這是梁啟超先生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對晚清留學生的評價,可以看出梁啟超對留學生們沒有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而感到深深的遺憾,當然,這也可以視為對他們的高度評價。若他們能參與到晚清思想運動中,或許對近代的影響將是十分巨大的。

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梁啟超

雖然他們如梁啟超說的處於“邊緣化”地位,但他們並非碌碌無為,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為救國默默做出貢獻。他們對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交通,信息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而原因便是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現在人最熟悉的留學生代表當屬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但是在那一批官派留學生中並不止這一個愛國人才,還有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等等,這些都是為國家進步作出很大貢獻的人物。

家境貧寒才留學!動盪時期的留學現象,不止培養出了一個詹天佑

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

晚清留學生群體最愛國救國的執著與奮鬥,這是時間無法磨滅的,而這些留學生並沒有因為地位的變化而拋棄理想,正是因為他們的氣而不餒,激勵了一批批的中國人為中華崛起而奮鬥,才有了現在富強的中國。

關注我,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推薦文章

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竟被迫放棄學業,悽然回國,原因令人唏噓

明治維新一干就成,中國卻代價慘痛?那喪失的二十年太能說明問題

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落後就要捱打是應該的嗎?19世紀太醜陋

“自願剪辮子,賞大肉面一碗”,為革命剪辮子的背後是真實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