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學習中醫要“從一而終”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學習中醫要“從一而終”

今天我為大家繼續分享《我學中醫的十九個坑》系列內容,希望大家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都可以避免我遇到的這些坑。


第五坑 學習中醫要“從一而終”


學習中醫很重要的一點,即“從一而終”,跟從某位老師從中醫到內科,從頭到尾地系統學習,不要半途而廢,等接觸臨床全部掌握這套系統後,再學下一套。


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視角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學習中醫要“從一而終”

中醫是,是事實的本質。舉個例子,道就像是一隻大象,而每位老師都是站在不同的地點去觀察,因此他們會覺得大象像鞭子,像牙齒,像牆等等,但這些都不是事實。


正確方法應是繞著大象走一圈,最好是跳離地面從上空附視,才不會以偏概全


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視角,我認為只要一位老師臨床有一定的患者,你就可以去向他學習。有一定的臨床患者就證明他在某種角度是成功的,得到了某類問題的正解,因此他的病種,思維方法,知識系統就可以學習,這個很重要。


等你學會解決這類問題並出師後,才能博採眾長,如果過早去東學西學,很容易成為

坐而論道


這也類似學書法,我們應當在學會了某種書法體後,再從別的書法體裡吸取優點加進去,但切記不要學很多書法體。


學習中醫即學道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學習中醫要“從一而終”

道就像是wifi,尼古拉·特斯拉談過他的科研成果不是從實驗得來的,知識都是在空中的,在一定的情況下經過冥想獲得能量後他會得到這種智慧。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也談論過這個問題,他的靈感也是通過冥想後得到的,就這類似中國人說的“得道”,即能夠得到wifi的能量,即“悟道”。


中國講悟道,西方講的是學習能力,這就像是電腦裝了很多軟件,它彼此不在一個層面上。“為道日損”,越學越少,“為知日益”,學知識越學越多。


學知識就像走萬里路,把這條路走下來以後,你會得到更多的知識。而學道就像騰空而起,一層層拔高的過程;又像爬山一樣,爬到中間看事情是一個角度,到了高峰又是另一個角度,到了空中又不同,是一種

升級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學習中醫要“從一而終”

我學習的中醫系統是源於我母親的,特點就是每天堅持臨床,我學中醫尤其是接觸針灸和內科後,更加崇尚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就像使用相同的菜譜和材料,為什麼每個人做出的菜味道都不同?這裡面就講究一個,一個火候,但是這完全是自己去掂量、去琢磨,最後得到的東西,所以我們多加實踐,不要想太多,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射鵰英雄傳》裡的一個橋段,洪七公問郭靖,降龍十八掌學會後還想學啥?他可以再教。郭靖回覆只要這輩子把降龍十八掌練好就夠了。洪七公嘆口氣說,“這麼年輕就有這麼好的修為,我要是年輕的時候也這樣一件事情堅持做,肯定比現在還要強很多”。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笨徒弟找師父,問該練什麼,師父很生氣地朝樹上跺了一腳,吩咐徒弟回去每天練跺樹,跺十年,這個徒弟真就跺了十年。十年後回來找師父,遇到踢館,徒弟過去一腳就把對手踢飛了,師父詫異徒弟為何如此厲害,徒弟說我跺了十年樹了。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會有力度,所以不要一味地學太多的技巧,技巧之後往往成為空談。什麼叫功夫?功夫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每天的努力要乘以時間,時間才是最後的成就者。


中醫裡實際很缺這種功夫,要踏踏實實治病,不需要太多技巧,“三天不練,只有你自己知道;十天不練,大家就都知道了。”所以做學問一定要先從一位老師的系統學起,就學這一門,不要亂跑,絕對沒好處。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