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男:“负油价”是美国保护石油产业的措施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22日电 题:《姜伟男:“负油价”是美国保护石油产业的措施》

  作者 姜伟男(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金融分析师)

  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原油期货价格5月合约暴跌超300%,盘中最低触及-40美元/桶。而早在4月15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经进行了0美元商品价格的测试,这一方面说明本次油价跌至负值是利用合约时间的设计手法。另一方面,对产油国油商的利益而言,以空方市场牟利的宣泄行为超出逻辑又在情理之中,这突出了石油的金融属性。前所未有的状况也带来难以识别的风险。鉴于当前经济环境超常伴随金融市场躁动,石油关联因素错综复杂,理清油价的脉络至关重要。

  首先,3月以来的“沙俄石油价格战”是拉开油价暴跌的导火索,但随着油价跌幅深化,实际影响油价的因素已经超出了供需格局层面。疫情阻断工业生产、人际交往等,全球制造业疲软乃至停工,石油消耗的停滞给予油价最重的肘击。无论如何减产,石油涨库的现实导致美国产油商在期货市场不计成本的大幅抛售石油,美原油因此连续下挫。

  其次,负油价发生在即将换月的美原油2005期货合约,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规则,5月份的交割合约4月21日就将到期,这将伴随着大量无交割权限的游离资金被迫离场。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美国芝商所清算所发布测试公告称,即使出现零或者负价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统仍将正常运行,所有常规交易和头寸处理都可以在清算中执行,即已经完成了测试准备。美原油价格跌至负价格区间,精准的风险对接则体现出对市场体制风险的前瞻与短期操纵性。

  最后,负油价的出现带来直观现实问题,石油的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体现出一定的矛盾,负油价真的超脱成本拖累利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商品期货价格最低只能跌到零,那么油价跌幅空间有限,即市场买方可以在当前环境中以更低的价格和保证金在期货市场购买廉价石油,这是由商品定价属性决定的。如果商品期货价格可以跌至负值,这就预示石油价格下跌几乎没有下限,那么即使当原油价格在1美元时,买方入场也要准备充足的风险金以保证期货账户的安全,防止爆仓。由此,尽管美原油5月合约已经跌至负数,但实际很少有买方能够承受300%跌幅的杠杆交易,这实际上是美国在预料油价难以上涨的前景下,给予页岩企业对冲短期套利的新领域,以此来保护石油产业。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合约到期时期货价格回归正值甚至回归理性的价格也是理所当然。

  “负价格”对美国内部是商品期货市场体制的革新与健全,同样对外部具有打击作用。全球暴跌的油价,开启了“负油价”的全新体系与机制,油企重负的缓解加大了美原油价格竞争力,更低的油价将吸引外部资金涌入美国原油期货市场。美原油价格对布伦特原油价格的拖累明显,两地石油的竞争将上升到产业较量、经济韧性、金融创新等多层面。与此同时,美原油金融属性的加强势必巩固美元主导地位,从市场短期操纵到长期迎战低于成本的油价,以此扩大美国油企在期货市场的利润与对冲风险空间。最终负油价只是合约未到期之前的昙花一现。负油价令全球石油进口国措手不及,这无疑使得全球石油产出国与进口国面临更加难以应对的风险。(中新经纬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