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和姓氏有關的很有意思的文章

江湖裡的暗語,你的姓氏,在江湖黑話裡怎麼講?

中國有著悠久的“綠林”史,從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王匡、王鳳兩兄弟發動綠林起義開始,後世的江湖好漢都稱自己為綠林豪傑。這些橋段,在電視劇裡屢見不鮮。在千百年的歷史中,這些江湖人為了保護自己,也演化出了一套獨特的語言,被稱為“黑話”,其中最為出名的兩句,莫過於《林海雪原》中的“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江湖黑話中的“蔓”。
報個“蔓兒”吧
在電視劇《闖關東》裡,朱家老三隨張垛爺走垛,在半路上遇到土匪讓張垛爺報個蔓,張垛爺隨即回覆“跟頭(張)”
說起這個“蔓”,首先要讀對了,他的正確發音是帶有兒化音的“waner”,按字面意思來說就是藤蔓,在黑話裡,他其實就是“姓氏”的意思,姓氏一脈相承,的確和藤蔓開花結果一脈相承的方式類似。黑話大部分用詞都是如此,高度的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
我們問他人姓什麼,慣用的問法除了“報個蔓”以外,還可以說“報報迎頭”、“甩蔓”、“什麼蔓”。
每個“蔓兒”各有千秋
在姓氏中,幾乎常見的姓氏都有其黑話用詞,可謂是各有千秋,使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可以說,看姓氏的隱語就可以瞭解到幾乎所有的修辭手法。下面,大家就來找找自己的“蔓兒”吧。


趙:燈籠
趙姓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個,在以前姓趙的人較多,按比例來說落草的也多,趙姓的“蔓兒”,取自諧音“照”,於是順理成章的就是“燈籠”
張:跟頭
在方言中,跌跟頭又被稱作“張跟頭”,姓張的人,在黑話中就被稱作“跟頭”
王:虎頭
王姓,取自老虎頭上的“王”字,自然而然的被稱作“虎頭”
李:一腳門
李被稱作“一腳門”,是因為李的諧音“裡”,比如“一腳門裡一腳門外”
錢:花紙
顧名思義,錢姓就是取自花花綠綠的紙幣,被稱為“花紙”
白:雪花
以前的雪沒有什麼汙染,肯定是白的,不過現在的就沒準了。叫雪花沒準還是黑的。
馮:補丁
馮字,取自諧音“縫”,馮(縫)了個“補丁”
孫:龍子龍
這個姓氏取自成語“龍子龍孫”(其實我覺得叫悟空也行)
韓:東北風,冰雪
韓姓在黑話中取自諧音“寒”,“東北風”“冰雪”都有寒冷的意思,所以用這兩個詞來代表韓姓。

楊:山頭子,殺豬宰
楊姓的黑話取自諧音“羊”,分別叫做殺豬宰“羊”和山頭子
朱:哼哼,江子,二龍戲
朱姓的黑話較多,“哼哼”是朱(豬)的擬聲詞;江子是東北對豬的稱呼,二龍戲則是取朱的諧音字珠。
宋:白給
“白給蔓”意謂“姓‘白給’”。“白給”,義為“送”。“送”諧音“宋”。
吳:蹦子皆
吳在這裡取諧音“無”組詞“蹦子兒皆無”
蔣:草頭
這句隱語出自洪門,“蔣”字以 “草字頭”(略稱“草頭”)為部首。此隱語以部首代字。
魏:撐肚子
這句話也是出自洪門隱語,由“撐”聯想到“飽”;再由“飽”聯想到“喂”。故由“撐肚子”引申出“喂”;又以“喂”,諧音姓氏“魏”。
江:大溝子
用“大溝”比喻“江”河;由江河,聯想到姓氏“江”。
尤:大滑子
由性質“大滑”,聯想到“油”;再以“油”,諧音姓氏“尤”。
海:大江大海

這句隱語取自詞語“大江大海”
褚:搗米子
舂臼中之谷(搗米),乃以杵。故以“搗米”為“杵”之隱語;再以“杵”,諧音姓氏“褚”。
於:頂水,頂浪子
這裡是將於取諧音“魚”。頂水(浪)而上者就是“魚”。
高:梯子
梯子用於登高。因以“梯子”指代姓氏“高”
馬:高頭大
這裡的馬姓組詞為高頭大馬
紀:疙瘩
以繩系物,結釦處俗稱打“疙瘩”,故以“疙瘩”指代“系”(讀“jì”);又以“系”,諧音姓氏“紀”。
胡:古月子
這句隱語也是出自洪門,“胡”字可析為“古”、“月”兩個構字部件,因以“古月”為姓氏“胡”的隱語。
周:鍋爛
好鍋可用以貼餅子、蒸乾糧,爛了的鍋只能湊和著用來熬粥,因以“鍋爛”指代“粥”;又以“粥”,諧音姓氏“周”。
閻:海水子
鹽,出自於海水,因以“海水”指代“鹽”;又以“鹽”諧音姓氏“閻”。

謝:橫行子
橫行是螃蟹最顯著的特徵,因以指代“蟹”;又以“蟹”,諧音姓氏“謝”。
何:九江八
這裡的何姓取自組詞“九江八河”
齊:空中飄
齊姓在這裡取諧音“旗”,紅旗有空中飄舞的性質,所以從飄舞聯繫到“旗”;再以“旗”,諧音姓氏“齊”。
崔:喇叭
喇叭發出聲響,是需要吹的。“吹”、“崔”音近,故以“喇叭”為姓氏“崔”的隱語。
姜:辣子
姜味辣,因以“辣子”指代姓氏“姜”。
段:兩截子
段姓在這裡取諧音“斷”,段成兩截子。
陳:千金子
“千金”諧音“千斤”,指代“沉”;又以“沉”,諧音姓氏“陳”。
石:山根
由山根聯想到“石頭”,因以“山根”為姓氏“石”的隱語。
塔:山高
塔矗立山巔,為山中之高者,因以“山中高”為姓氏“塔”的隱語。
林:雙梢子
“木”字中一豎聳立,故比之樹“梢”。“林”字可析為雙木,故以“雙梢”指代姓氏“林”。

呂:雙口子
“呂”字可析作兩個“口”,因此以“雙口”指代姓氏“呂”。
劉:順水子
“流”諧音姓氏“劉”,順水流。
鄭:四方子
四方之為形,方方正正。因以“四方”指代“正”;又以“正”,諧音姓氏“鄭”。
唐:甜頭子
甜莫過於糖。因以“甜頭”指代糖;又以“糖”,諧音姓氏“唐”。
冷:西北風
“西北風”往往是寒氣逼人,因用為姓氏“冷”之隱語。
許:正晌午說話
“許”可析作“午”、“言”,因以“正晌午說話”為姓氏“許”之隱語。
單人蔓——郝。蠶吐蔓——施。章聖賢蔓——孔。地下溼——曹。梁下住——嚴。
庚辛蔓——金。仙人摘——陶。平頭蔓——戚、齊、祁。長水蔓——水。龍爭虎——竇。
白鐵蔓——任。船衣破——費。天下響——雷。山後蔓——殷、陰。逛蕩、圍子蔓——羅。
坷垃蔓——鄢。漿子蔓——師。路邊蔓、暗下無——常。甩手子——卞。皮子蔓——康。
滿天飛——雲遮天蔓——彭。狠心蔓——郎。一點首——方。千里草——董。

群子蔓——強。開花蔓——範。梯子蔓——尚。虎金架——梁。三下歸——衣、伊。
犄角蔓——賈。犄頭蔓——牛。孟良放——霍。吊打非——刑。生鐵子——郭。
一條大——路。高廈大——婁。丁山打——顏。喜鵲登——梅。財源茂——盛。
坐山看——刁。綠林英——熊。青枝綠——葉紅雁捎、五經四、小孩念——舒、蘇。
金梁玉——祝。長鼻子蔓——項。開腸破、虛泡漲——杜喜報三——宛。進退兩——南。
跑肚拉——奚、郗一年四——季。坑人蔓——夏。苦辣酸——田。尋茶討——樊。
萬里長——程。轅門射——紀。家財大——傅。開門見——展。老君打——鐵。
和尚念——經。坷拉蔓——房。關帝大——繆。有求必——應。和尚效——鍾。
輪子蔓——車。一本萬——厲。八角蔓——井。掙不了——裴。治水蔓——龍。
橫日掛——巴。平字蔓——弓。一點蔓——卜。萬人作——孟。天下太——平。
笙管笛——肖。男女老——邵。貼金蔓——禹。開水下、千倉細——米。遠近接——宋。
各影子——屈。一馬平——湯。巧女紉——甄。馬力馬——呼。甲乙蔓——穆。
富貴榮——華。一聲斷——賀。掛印封——侯。福壽雙——全。倒字蔓——班。
昏天地——赫。裡倒歪——謝。操水蔓——本。尖子蔓——姓丁。滑子蔓——姓龍。

隱語已是歷史?不不不
對於平常接觸不到隱語的我們來說,可能覺得隱語已經離這個社會很遠了,其實不然,一般來說,在古代使用隱語的,一般是江湖人和黑道,即俗稱的八行切,即:金評彩掛,皮團調柳。
“金”:泛指算卦相面。舊時稱賣卦人為先生,亦是對此行的一種尊重;
“評”:指說評書。說書藝人多能識文斷字,以古喻今,啟蒙時人,所以被尊為“說書先生”;
“彩”:指戲法和魔術。演員服裝稱為“綵衣”,古典戲法也稱“古彩戲法”,故名“彩”;
“掛”:本意指撂跤的招式,後泛指打把式賣藝的行當。以上四門兒均可登臺獻藝,廣示男女。而下四門兒則不然。
“皮”:專指賣狗皮膏藥、兼營大力丸和金槍不倒。尤其在樂戶附近兜售,常被妓女破口大罵。
“團”:藝人調侃兒稱說相聲叫做“團春”,但團春分為兩種,一種是“雅說”,即相聲,可登大雅之堂;另一種是“葷口兒”,拒絕婦女看客。
“調”:泛指騙術和兜售假貨一類。
“柳”:藝人調侃兒稱唱大鼓為“柳活兒”。

現在“八行切”還有不少從業者遺留在大街小巷,比如金行(算命的);有的也被髮揚光大,登上了大雅之堂,比如說相聲的。其實只要是正經行業內的,不是半路出家的“八行切”行業內的人,隱語都還是知道一句半句,但是的確已經式微。比如郭德綱在公開場合就不止一次的科普過行業的“唇典”,也就是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