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這要從同濟有意思的歷史說起。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1893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來到上海,在德國總領事館旁邊開了一個診所,並與另外幾名德國醫生組成了“上海德醫公會”。

1900年,寶隆醫生在中德兩國雙方出資支持下,在上海張家浜新馬路開了一家醫院,取名“同濟醫院”。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同濟大學創始人


1905年,德國外交部和文化部就在上海開辦一家醫學院達成了共識,並建立了科佩爾(Koppel)基金會著手籌款事宜。1907年,科佩爾基金會、促進在華德國文化工作委員會、上海德醫公會、同濟醫院4方在德國柏林簽署協定,建立“德文醫學堂”。

1908年,“德文醫學堂”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源於德文“Deutsch”在上海話的諧音,同時蘊含著同舟共濟之意。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同濟德文醫學堂


1912年,同濟德文醫學堂增設工科專業,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同濟德文醫工學堂


1917年受“一戰”影響,學校離開上海法租界,遷往上海吳淞鎮。原校址被改建為“中法國立工學院”,就是現在上海理工大學。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今上海理工大學


1927年,南京教育部正式接管學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成為民國最早建設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同濟大學標誌性石柱


1933年,停辦的國立勞動大學房屋、廠房等劃歸國立同濟大學,並根據南京教育部指令,創建“國立同濟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此學校的土木系發展為南京工業大學,此學校機械系發展為南京工程學院。

1937年,國立同濟大學增設文、理學院,成為綜合性大學,同年因抗戰爆發,開始西遷,直到1940年落腳四川宜賓。

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回遷上海,發展為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構成的著名綜合型大學。1948年,同濟大學細菌研究所開始招收研究生。

1949年,上海軍管會接管同濟大學,後成為國家高教部直屬大學。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50年代院系調整中的同濟大學


1949年開始,同濟大學經歷多次調整。

1949年,同濟大學法學院和文學院併入復旦大學,後隨復旦大學援建了華東政法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

1950年,為支援華中6省的醫學事業,同濟醫學院以及附屬的同濟醫院全部遷往湖北武漢,並更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後併入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同濟醫院。

1951年,同濟理學院的動物系和植物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化學系、物理系全部併入復旦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

1952年,同濟工學院的機械系、電機系、造船系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水利系併入河海大學。

1956年,同濟工學院測量系併入武漢大學。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在武漢的“同濟醫學院”和“同濟醫院”其實都是來自於上海的同濟大學的。可是,為什麼現在上海還是有“同濟大學醫學院”以及不少“同濟大學附屬XX醫院”哪?

實際上,2000年,同濟大學合併了上海鐵道大學,並在原來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建立了“同濟大學醫學院”。所以,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

一個在湖北武漢、一個在上海,一個在華中科技大學,一個在同濟大學。

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為什麼?

浙江大學

很多朋友好奇,新世紀前後,曾經有過一波高校合併浪潮,比如老浙大被拆分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重新合併,成為了新的浙江大學。為什麼遠在武漢的同濟醫學院沒有藉著這波再回上海,重新回到同濟大學哪?

關於這個,在下一篇文章,我們會說說“同濟醫學院”在武漢,以及新世紀前後同濟大學的有趣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