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有人在知乎上提問:為什麼作為中國人,總有一種情結,外國有的我們都要有,且要更好?

其實誰不想買呢?亞當斯密和後續無數的經濟學家都證明了比較優勢的存在,且如果遵循自由市場經濟各個國家就是不需要全部自己生產。可惜啊,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自從鴉片戰爭之後就頻頻地被現實打臉。

被逼的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興起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是畢竟底子太薄,除了自己建設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等之外也從英國、德國等進口了大批武器。效果還是挺明顯,光緒年間的中法戰爭裝備了先進武器的清軍戰勝了法軍,列強發現中國還真是給點陽光就能燦爛。結果甲午海戰給了當頭一棒:

1894年中日開戰,列強紛紛中立,對中日兩國實行禁運,這個時候兩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就看出來了,雖然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但是你沒有彈藥、沒有武器裝備給中日造成的就是代差級別的實力差距。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從這以後列強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就是常態化壓迫手段:

  • 《辛丑條約》第五條規定,禁止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為期兩年,如有必要,還可再延長若干個兩年禁運期。
  • 巴黎和會召開期間,列強駐北京外國使團,代表英國、美國、法國、日本、沙俄、西班牙、葡萄牙、巴西八國,正式照會中國北洋軍閥政府,為了“消弭中國南北內戰戰禍”,各國政府將約束本國國民,禁止向中國境內輸入武器及武器製造技術。
  • 抗日戰爭爆發後至“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國人實施的是雙方禁運。
  • 建國以後就不說了了,一直禁運到中美建交以前。


好在建國之後有蘇聯老大哥援建的156個項目,算是給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的中國留下了不錯的家底,甚至願意轉讓原子彈技術。我們面對這種當年絕對的高精尖,也沒什麼辦法,只能: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可惜花無百日好、人無百日紅,清朝、民國吃過的虧我們最終還是沒有避過去,中蘇交惡之後給我們留下了半截子工程。誰不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誰不知道從零開始困難重重?可是巨人呢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有的時候手握技術的一方總是能給別人一些小小的甜頭,還非常有迷惑性,中美蜜月期美國向大國輸出了一些武器裝備,其中甚至包括黑鷹直升機。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其他西方國家看到大哥大這麼做,也開始對華輸出各類技術,比如日本對華輸出當年的強勢產品:半導體,還幫中國建設了一系列工廠(比如寶鋼)。“巴統”這個針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技術封鎖的機構向中國敞開了懷抱。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可惜,上一次是蘇聯人擺了我們一道,結果又一次,因為蘇聯人我們被擺了一道。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競爭對手,本來已經想明白要和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合作,一下子又被巴統的繼任者《瓦森納協定》卡住了脖子。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所以說,不是我們不想合作,實在因為從大清國開始,我們已經被列強反過來掉過去摩擦了100多年,如果還不長記性。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自己搞我們是很有基礎和底氣的,任何產品的成本都包括:直接成本、管理費用分攤、折舊與攤銷分攤。我們自己的軍品很久之前就能夠比較能打是因為國防,我們不需要考慮分攤。民品如果沒有廣闊的市場去分攤研發費用,則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

13億人的大市場,夠了;

被西方人的玩法虐了100年,也夠了。

華為是我們建國以來不斷自力更生的延續,我們在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形成核心技術,粉碎髮達國家非正常利潤的過程,隨手舉幾個各行各業的例子:

高速冷鐓機,90年代一千多萬,現在呢?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樂凱膠捲,90年代和父母出去玩記得20多塊的富士和柯達,還有孤零零十幾塊的樂凱。樂凱的作用是什麼呢?沒有樂凱的俄羅斯柯達要100多塊,我們這裡只敢20多塊。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還有被中國給玩得產能過剩的光伏,記得大力發展光伏的年代,我司(我當年在券商的時候)的行業分析師結論都是中國主要是產業鏈下游和末端,多晶硅被西方國家卡脖子,所以長期算不過來賬。當年老哥放話:中國就是做個低端,你在給他50年,這行業都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現在好了,當年我司分析師按照2000多人民幣一公斤做估值,現在100多一公斤,目前光伏產業的全球份額和利潤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企業手中,中國超過全世界。當年分析師老哥不知道現在怎麼心態,忍不住放幾個圖表達對他的敬佩: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回到華為的老本行通信,2G時代是愛立信、阿爾卡特的時代,一個基站大幾十萬,海外工程師要來國內處理問題從出家門開始計時,國內住高檔酒店,動不動還另收費用。後來3G、4G自主攻關成功以後,成本直接下降了70%,不都覺得來中國處理業務問題是苦差事,所以出差待遇高麼?現在他們可以徹底在歐洲曬太陽了。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華為,只不過是自主創新道路上的一個必經過程。客觀說今天我們還有很多核心技術要攻克,還有很多國家的公司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零件或者小小的機器養活了非常多的人,而我們國家的工程師們、工人們還有很多產品需要用沒日沒夜的工作自己的身體健康換取微薄的收入。

做過企業的人都知道,有一類東西是凝聚了人類最為頂尖的智慧才製作出來的,我們於公於私都應該為這種智慧的結晶付費。而有一些產品其實就是某種窗戶紙,就是一頁A4紙寫明白的公式。你沒參透的時候,誰都可以漫天要價,而等你參透了這個行業必將回到他本來應該具有的回報水平。我不是對國外企業有敵意,但是連一些小小的服裝企業都要在國內定出比國外還高的價格,你說我們不一把掀翻這些整天盯著暴利的人,行麼?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這個世界其實已經很公平了,消費者們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你對喬布斯的產品、生態甚至哲學五體投地的時候,沒有人強迫你停止使用蘋果;如果你就是一個第三世界的普通百姓,中國這些手機品牌能用三星連打兩次5折的水平實現還不錯的性能,也沒人攔著。

現在有人攔著了,但是我們不能停、也不會停。5G是中國第一次嘗試走向應用技術世界前沿,那意味著我們能夠創造幾百萬的就業機會,讓我們的同胞也能享受技術領先帶來的超額回報,能夠用我們自己的理解去提升其他國家消費者的生活水準。雖然過去100年我們被西方國家不斷在技術和商業上摩擦,但是我們不會把這種低端的玩法帶進下一個時代。

祖先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人用了100年,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更多有意思的評論請關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家哥的小黑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