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愿把养猪技术传授乡亲

近日,笔者来到楠杆乡龙寨村,见到游东时他正在给猪喂食。

“我现在养有母猪23头,存栏的商品猪185头,小猪115头,”游东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道。紧接着他又补充说,“别看我现在养了这么多,我刚回来养的时候母猪只有6头,小猪都没有,还是在外面买了60头呢”,从游东的语气中,笔者隐约感受到了他创业的艰辛。

游东,愿把养猪技术传授乡亲

游东,今年31岁,据他说,在他十多岁时便随父母去往贵阳,直到大学毕业后也在贵阳上班,虽然上着班,但是他一直有自己创业的想法,正在为做什么项目发愁的时候,他父亲一个养猪的朋友说他可以养猪,还答应教他技术。

当他找家人商量时,还是遭到了母亲极力的反对,游东经过多次才勉强说服他的母亲。

刚回来的时候他是在厦阡社区开始养殖,几年下来,他已经有了成熟的养殖经验。在2016年村里脱贫攻坚队在引导广大青年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在游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在心里下定决心,家乡的建设一定不能少了自己。

游东,愿把养猪技术传授乡亲

“地方的水土养育了我,我是这个地方长大的人,虽然去了外面那么多年,从小在外面长大,在外面读书,后面回到家乡后还是觉得这个地方需要一批年轻人回来带动,把新思想带回来,带动地方发展。”游东说,这便是他当时回乡创业的初衷。

“一开始有资金方面的问题,思路和方向性的问题都是很大,创业初期,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困难重重。”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游东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

面对困难,游东迎难而上,加上县里对于雁归人才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村脱贫攻坚队的大力帮助,他的养殖场办起来了,并且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游东,愿把养猪技术传授乡亲

在发展过程中,游东也带动了其他村民发展,刘汉军便是其中之一。多年在外务工的刘汉军在回家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他决定自己创业,在创业之初,游东鼓励他养猪,并经常上门给他提供技术等支持。

“去年我猪场年出栏量200头,比起外面打工来说,经济收入好很多,我准备今年多养点。”去年尝到甜头的刘汉军说。

巩固脱贫成效,发展产业是关键,目前,龙寨村的各项产业逐步壮大形成规模,游东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不仅得到了他母亲的赞赏,还说服了他的弟弟来帮忙,一心将养殖场办好,帮助更多的家乡人拓宽增收门路。

“我的下一步想法就是把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技术无条件的传授给老百姓,让他们参与养猪产业,为他们自己增加一份经济收入。”这就是龙寨村雁归人游东,在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家乡养育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高孝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