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3月份,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於線上拉開帷幕,

本次會上宣佈的2億美元,將用於扶持高校、初創企業、開發者和合作夥伴。面向高校,華為將提供1億人民幣,用於人才培養、雲資源和樣機支持。同時,華為宣佈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2020年,華為雲與計算BG面向全球招收2000名實習生,同時開放200個挑戰性課題,歡迎全球的開發者參與,有機會拿到"天才少年"的offer。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其實,去年華為以年薪最高達201萬招攬頂尖應屆畢業生,AI這把星星之火已然燎原,AI開發者也成為各大企業擁抱AI及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侯金龍表示,"開發者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也是企業創新的引擎和產業生態的靈魂。

同時,在近幾個月的特殊時期下,AI奔赴"戰疫"一線,從AI病毒傳播模型預測、AI語音輸入病例、到AI無人機監管等實踐,再次證明數字經濟時代,AI帶來的自動化革命處於高速進行時階段,「無AI,不科技」的應用也正全面滲透日常。

隨著PC、智能手機等計算設備逐漸成為通用工具,也得益於硬件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硬件技術的標準化,全球的科技行業走向了軟件開創的新紀元。

其中,2016年作為一個截然不同的時間節點,我們似乎只看到了 AlphaGo戰勝頂尖圍棋選手們、Master 在人機"世紀大戰"中以60勝0負的戰績將人工智能的關注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於AI成為家喻戶曉的關鍵詞。卻往往忽略,AI之所以能普及的背後源於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基礎技術的平穩進階與強力結合。對於這個科技世界最為敏感的技術開發者們,也正是得益於此,才完全清晰地知曉瞭如何擺脫只有「人工」沒有「智能」的應用研發手段,從而 AI產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

隨後的幾年間,在諸多政策的支持下,如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AI開發者數量幾乎翻一番。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互聯網行業AI大變革

據脈脈大數據顯示,當下,這些公司主要聚焦於以軟件為主的IT互聯網領域,而相應的該行業的AI開發者佔比人數最多,高達80.1%。除此之外,金融業、製造業也聚攏了不少AI開發者,佔比8.4%,這也意味著,這些傳統的行業也正在向AI加速轉型。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在此趨勢下,AI的應用開發者們所運用的工具利器也隨著產業的落地而發生了改變。

深度學習比機器學習更熱門

在AI細分領域上,開發者主要聚焦於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主要領域,而這些技術在時下早已成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場景中最為常見的基礎支撐技術。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AI相關技能開發者分佈TOP5地區: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

在地域分佈上,本次報告公佈了最新AI相關技能開發者Top20的地區排名:北京穩居第一,其次第一梯隊的還有廣東、江蘇、上海、浙江。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從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更廣泛的互聯網企業,還是更聚焦的AI公司,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均是他們的首選,從而吸引的AI愛好者佔比也相對較高。

其中,在探討北京對AI感興趣的開發者數量為何是上海的一倍多、乃至杭州三倍多時,我們發現,位居全國前列的AI相關研究單位及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均坐落於北京,為各大企業、研究所提供了最為直接及高效的AI培養與輸出。

除此之外,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城市之一,北京聚集了眾多優質人工智能企業。

同時,新一線城市如南京、西安、成都、杭州、武漢等成為AI愛好者的第二大聚集地。

不過,相較而言,除了北上廣深外,隨著阿里巴巴、網易、華為杭州研究所等巨頭以及不少創業型企業紛紛落戶杭州,杭州的科技競爭力也愈發強盛,在AI應用層面,開發者關注的活躍度也相比其他新一線城市要高。

AI開發者畫像:已呈年輕化趨勢,本科學歷背景佔比最高

隨著AI應用場景的普及,AI人才早已呈現供不應求的現狀。教育部官網發佈了《教育部關於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審批結果顯示,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等179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這其中還並不包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大數據、智能科學、自動化等方向。

24歲以下開發者佔比高達51%

AI初長成,高校加強AI人才的培養,帶來的人才必然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這一點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據調查顯示,24歲以下的AI開發者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的主力軍,佔比高達五成;其次,經驗較為豐富的24-35歲AI開發者也不在少數,佔比38%。

不過,35歲以上的AI工程師相對較少,只有11%。

據最新的數據統計,AI人才中43.6%擁有本科學歷,其次碩士佔比28.4%,高學歷的博士/博士後人數最少,僅有2.8%。而這一比例與整個軟件開發者學歷分佈佔比有所不同,在更廣泛的軟件開發者群體中,具有本科學歷的開發者佔比66%,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僅佔11%、1%。相較而言,AI領域的人才對於學歷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成為AI開發者的首選

從就業角度來看,由於算法工程化才是商業落地的核心關鍵,因此算法團隊的規模在近半數的企業中僅保持在個位數,另一方面,擁有紮實工程化能力的算法工程師更受青睞。除了算法工程師,很多開發者在進入AI行業中也選擇了數據分析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數據挖掘工程師職位,佔比分別為32.4%、6.1%、6%。

致:未來的AI開發者們

目前AI正處於寒武紀的大爆發階段,而據最新的數據顯示,37%的AI開發者入行已有6年以上的時間,而剛入行工作0-3年的AI開發者人數佔比最多,達到了38%。而在年輕化趨勢之下,這一佔比將會越來越高。

這也意味著,隨著AI和傳統行業以及日常生活的加快融合、開源技術生態在中國的日益普及,以及越來越多資源擁抱AI,更多的算法與技術、應用的結合下,未來屬於AI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